漏水、掉砖、砸出窟窿?老旧小区改造应以居民体验为本
在推动和实施改造的过程中,有没有把居民的获得感放在突出位置,有没有真正改善居民的居住体验,理应成为检验改造成效的最主要标准。
夏季极端天气频繁,对老旧楼房而言,是一次对建筑功能与质量的集中检验。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有改造过的老旧小区楼体外墙被冰雹砸得坑坑洼洼,严重的还露出了保温板;还有老旧楼房屋内渗水、漏雨严重,外墙经常掉落水泥块,构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将极大地改善相关居民的居住体验,延长住宅建筑的生命周期,也能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因而,对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无不对改造的进度与效果翘首以盼。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看完成数量,更要看实际成效。如报道所示,有的小区刚刚完成改造,甚至还在改造过程中,就暴露出各类质量问题:刚置换的瓦片,被冰雹砸出窟窿;施工前不漏水,施工以后反而漏水;保温层没有做好收口……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改造的初衷,辜负了居民对改造工程的信任。
虽然冰雹、暴雨等天气不常有,但对房屋质量而言,能够从容应对极端天气的考验,才是称得上合格。毕竟,房屋的功能就是遮风挡雨,如果一下雨就漏水、一下雪就受冻,那么就谈不上令人舒心的居住体验。老旧小区客观上存在建筑老化的问题,维护效果欠佳,实施改造的目的,首先就是恢复这些房屋应有的功能,让居民不再为房屋的基本质量感到“糟心”。
其次,随着物质生活的进步,人们对居住体验的要求也有合理的上升。比如,一些老旧小区在起初建造时没有保温墙体,一到冬季室内温度明显低于较新的小区。因此,增加保温层是不少老旧小区实施改造的必选动作。然而,如果保温层工程敷衍了事,可能不仅实现不了预期效果,还会打破房屋原有的平衡,反而给居民“添堵”。
与新建商品房不同,老旧小区改造不能只算经济账,而更要把民生账放在主要位置。对于一些居民指出的改造工程疑似偷工减料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严格追查,给居民一个合理的交代。平心而言,一些改造工程的资金可能并不充裕,对施工而言也是一种考验,这就要求精心挑选,让有责任心的施工主体进场施工。对于故意偷工减料、不按照建筑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的单位,理应严惩不贷,将其拉入改造施工的“黑名单”。
尽管很多老旧小区已经幸运地启动改造工程,但仍有部分小区和住宅楼因为产权关系复杂,找不到推动实施改造的主体。其实,除了房屋产权单位有责任提供维修金,街道办负责监管房屋应急维修基金,小区物业有公共收益,政府财政也有老旧小区改造的补助预算。另外,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居民也可以承担部分出资义务。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本着办实事、推动问题解决的态度,才能让改造工程获得实质性进展。
小到装一部电梯,大到对房屋整体质量进行排查和处理,不同小区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改造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同。不同于新小区的大拆大建,老旧小区改造本是一件“针线活儿”,需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主体。在推动和实施改造的过程中,有没有把居民的获得感放在突出位置,有没有真正改善居民的居住体验,理应成为检验改造成效的最主要标准。对于那些不合格、打马虎眼儿的豆腐渣工程,必须立行立改,绝不容许一丝拖延。(王钟的)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