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项工作都要求“百分百”:别让基层干部气喘吁吁
上级部门应精准调研,论证相关目标是否科学;在提出之后,还需思量如何出台配套措施,激励并督促基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每项工作都要求“百分百”,基层扛得动吗?据报道,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如今基层安排事项流行所谓事事“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给基层带来很大困扰。东部省份某县一名干部感慨:“市里要求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户户之间道路硬化。可各村村情不一样,有的面临搬迁,有的经济落后,有的还有更重要的民生工程有待完成。那么多钱和时间从哪里来?”
一句“那么多钱和时间从哪里来?”道出几多无奈,也流露出委屈之情。但凡了解基层的运作状况的人,大抵明白这名干部的“吐槽”并非矫情,而是戳中了一个老生常谈却不能不正视的现实命题:如何给基层干部减压,让他们多一些“喘息”的机会?如何找到压力与责任之间的最佳接洽点?
应该承认,从落实上级任务和提高工作质量的角度看,提出“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的目标,并无不可。如果留有后门,或者任意开口子,势必埋下隐患。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一旦容忍完不成任务也无妨的行为,基层干部或许就会留有余地,不能使出全力干事创业。
但还应该看到,在提出“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之前,上级部门应精准调研,论证相关目标是否科学;在提出之后,还需思量如何出台配套措施,激励并督促基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如果不讲究时机,做不到因地制宜,乃至不考虑基层干部的心声,再好的政策在执行中也会走样。
有个案例值得一提。在此前的疫情防控中,有基层人员反映:“一天收了妇联、振兴办、组织部、政府、县委、卫计局等十来个部门的文件,都是给乡镇安排防疫工作,好像大家都很重视,但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助乡镇解决哪怕是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实际问题。”尽管这是偶发事件,却引人深思。
诚然,基层需要的是口罩,而不是口号;需要的是消毒水,而不是“口水”。如果止于发号施令而不主动拉一把,如果一味要求基层干部“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而不考虑他们的苦衷,不体谅他们的不易,特别是不化解他们的难处,基层干部自然啧有烦言,也会有心无力——即便想百分百完成任务也力有不逮。
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何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知易行难。基层工作难做,难就难在一些工作千头万绪且急难险重,但又必须高质量完成。层层压力之下,有人感叹,应该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改为“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甚至有基层干部坦言:“基层工作权力不大、责任不小;工资不高、事情不少。”这样的声音具有典型性,有关部门应当听听。
归根结底,面对“每项工作都要求‘百分百’,基层扛得动吗 ?”的发问,有关部门在倾听的同时也需要反思工作方法,实现源头治理,解决两大难题:一个是,该工作有没有必要百分百完成,完不成的原因在哪里?另一个是,在下发指令的过程中有没有搞形式主义,如何祛除形式主义?
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不懈奋斗,这是时代的呼声。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比如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对此,有关部门应好好思量一番,怎么才能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把工作做好?为此,应重塑政绩观,正如报道所称,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将主要精力用于服务群众,而不是追求“极致”“完美”等虚功。(王石川)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