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舍近求远和借址上课二选一?教育规划不能制造“流浪儿”

2020-08-14 18:08:14

希望当地教育部门能够直面问题,认真聆听家长诉求,积极妥善地处理。再拖下去,受伤的不仅是那些学生及其家长,还有当地的教育口碑和政府部门的形象。

  “现在我们以母校为荣,将来母校会以我们为荣,可我们的母校在哪儿?”最近,河南郑州的一些小学生遭遇了灵魂之问。原来,郑州市南阳路第一小学因在八年前修建地铁,老校区被拆除,之后所有学生和每年新招学生都被安排到金桥小学借址上课。如今老校区原址附近的新校已经建成,家长和学生却突然发现,苦苦等待的新校区变成了金水区外国语小学。

  对此,当地教育部门给出的解释是,金水区教体局要提升辖区教育品质,将南阳路第一小学的新校区改为金水区外国语小学,而南阳路第一小学从下学期就不再招生。至于梦想着返回新校的学生和家长,当地官方给了两种选择:一是可以留在金桥小学继续上学,学籍也会改成金桥小学;二是返回到新校区金水区外国语小学继续借址上课。

  显然,这两个选项都会令家长很为难。留在金桥小学,就要继续忍受“长途奔袭”,如此舍近求远地上学,徒增交通成本、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如果去金水区外国语小学,性质又只能是借址上课,难道这批学生注定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在“寄人篱下”的流浪中渡过?而且,据家长反映,借址上课的学生往往会被区别对待。

  如果说,当年学校拆除,是为了服从城市规划的需要,学生们为了大局暂且忍一忍,可以理解;但是当新校区建好后,学生不仅享受不到这份“新”带来的福利,反而造就了一个“两边都难为情”的尴尬局面,任是谁恐怕都难以平衡。

  而从权利对等的角度讲,教育规划也不能说变就变,想改就改,更不能单方面地改。一场平等的沟通,绝不是一方给出选项让另一方选择,而是双方一起讨论利弊,拟定方案,推动问题解决。换句话说,今天的变故,要么早在八年前就跟学校周边的居民讲清楚,要么在有变动意向时就及时和家长沟通。

  再退一步说,即使规划无法再调整,也应该积极应对家长们的诉求。但是据报道,金水区教体局给出了“领导不在,他们这段时间一直在忙创文工作”的神回复。所谓“创文工作”,应该是指“创建文明”。如此做法,恐怕有颠倒先后秩序之嫌。要知道,教体局的本职工作应在教育上,怎么反而“创文”优先了?

  至于“提升辖区教育品质”的调整原因,也未免太过含糊。对借址上课的学生而言,这提供的不是品质,而是困境。城市的规划,教育的发展,应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安心、更舒心地读书,而不是因此“流浪”。

  目前的回复,更像是敷衍推诿的借口。这种态度值得反思,恐怕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何校区易主一事拖到如今的局面。在此事件中,官方部门的强势体现得太过充分,学生和家长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实,类似的“强势官方”并不是个案。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思路还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对象为中心。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往往是这样的:“事情已经这么决定了,我现在负责通知给你们。”家长和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而没有发表意见表达主张的空间。

  现在,矛盾已经摆到台前,当地教育部门不能继续祭出“拖字诀”,任凭家长怎样反映都无动于衷。毕竟,拖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激化矛盾。学校就快开学了,希望当地教育部门能够直面问题,认真聆听家长的诉求,积极妥善地处理。再拖下去,受伤的不仅是那些学生及其家长,还有当地的教育口碑和政府部门的形象。(与 归)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