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比特币沦为诈骗“幌子”,警惕电信诈骗“自我进化”

2020-05-26 16:05:35

诈骗从信息发布到过程中的沟通、转账乃至洗钱,大多是在网络进行的,看似是虚拟操作,实际上却步步留痕,只要干预得当、及时,是可以提升反诈骗效率的。

  “卖掉房子,全买比特币!他仅用6个月就赚了125亿”,“比特币这两年涨疯了”……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山东济南章丘区明水街道的冀先生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发现一个网页买卖比特币,于是投起资来,没想到自己准备结婚用的近19万元打了水漂,幸好被章丘分局反诈中心成功拦截并全部追回。近来,此类似案件时常发生,据广州公安消息,广州白云警方打掉首个利用数字货币为电信诈骗“洗钱”的团伙,一男子炒比特币被骗走310万。

  有关比特币的投资风险,这几年从媒体到专家学者都有相关的提醒。而现实中,很多诈骗只不过是把比特币、区块链等新概念当作实施诈骗的噱头,多数与比特币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也就是说,这些案件表面看来与比特币有关,实质还是传统电信诈骗手段的“自我升级”。

  事实上,炒作新概念,一直是各式诈骗的惯用伎俩。这点首先警醒每个人都要多一点反诈骗常识,即面对一些自己不了解的新概念,一定要多个心眼,避免被“高回报”的许诺所蒙蔽,沦为诈骗分子的“韭菜”。

  当然,打着比特币等新噱头的诈骗行为层出不穷,也启示对电信诈骗的治理应与时俱进,根据新的诈骗行为特点,从理念和技术上增强治理的针对性。比如,报道中所介绍的两起案例,诈骗分子都利用了数字货币的隐蔽性、以及可以支持境外交易等特点来逃避监管。那么,在这两个方面,有效监管如何抵达,就是当前电信诈骗治理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像数字货币可以为电信诈骗“洗钱”,那么,对电信诈骗的打击是不是也可以利用相关技术?

  另外,诈骗实施手段虽然“自我进化”速度很快,但是不管其方式再怎么“创新”,有些环节还是最基本的。比如,这类诈骗信息绝大多数依然是通过正常手段在网络发布的。加大对信息的针对性甄别力度,压缩那些诈骗信息“伪装”的空间,减少其蛊惑受众的可能性,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诈骗分子“钓鱼”的可能性,这也需要网络平台当好把关人。

  再比如,目前的诈骗从信息发布到过程中的沟通、转账乃至洗钱,大多是在网络进行的,看似是虚拟操作,但实际上却是步步留痕,那么只要干预得当、及时,是可以提升反诈骗效率的。当然,这也要求电信运营商、网络平台、银行和公安部门等主体要建立高效的联动合作机制。像这次的案例中,民警最终便通过3小时的努力,成功实现对被骗款的止付。

  虽然诈骗分子喜欢玩新概念、新噱头,但诈骗的套路大多是不变的。对个人来讲,要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的防骗常识;对相关监管部门而言,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诈骗套路的披露力度,强化反诈骗的公共教育。理想状况下,诈骗套路被更多人知晓,诈骗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小。归结到一点,诈骗分子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的反诈骗常识普及以及治理手段,也不该停留在过去。(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