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改善技术更要革新理念

2020-05-07 18:19:11

就技术设计的初衷而言,厨余就地处理以后,其产出物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发挥产出物“变废为宝”的价值,同样会影响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推广。

  5月1日,北京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新规。在5月6日北京市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岩介绍,实施垃圾分类后,用来焚烧的其他垃圾将会减少,焚烧紧平衡可缓解,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安装厨余垃圾控水控杂和就地处理设备,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垃圾处理能力“紧平衡”的说法,难免让关注城市垃圾处理、环境治理的人士心头一紧。事实上,几乎每座城市都面临垃圾处理能力紧张的问题。实施垃圾分类,根据垃圾的类型分门别类地处理垃圾,被证明是减少垃圾处理压力,减少垃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有效办法。近期,上海、北京相继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办法,正是对“垃圾围城”问题的有力回应。

  相关地方提出鼓励安装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说法,则是以技术手段缓解垃圾处理难题的另一条思路。相比于集中处理,厨余垃圾的就地处理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减少处理成本、避免二次污染。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这一设备,相关技术不够普及。

  政策的倡导有助于厨余就地处理设备加速落地。早在2012年,《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导则(试行)》就提出,菜场、集贸市场有条件的应配置厨余垃圾就地粉碎脱水或生化处理装置。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提到,达到一定规模并具备就地处理条件的,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建设符合标准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对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此外,深圳、宁波、贵州等地也有相关方面的实验与实践。

  在一些人的理解里,厨余就地处理设备还是新生事物,一些单位担心自己不具备安装条件,或者因设备成本而产生顾虑。因此,在政策倡导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具体可行的方式加以引导,革新社会与公众的理念。例如,政府为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安装出台具体标准建议,在生产、销售环节实施补贴,扶持产业建立正向的营利模式,从而加速厨余就地处理技术的普及。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运转往往伴随着异味排出,尽管机器有防异味处理的功能,但有时仍难以将味道完全抹除。此外,大型处理设备由二次分拣台、垃圾破碎机、微生物发酵仓、废气处理系统、污水过滤系统等组成,占地面积较大。这都对单位安装设备的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满足垃圾就地处理的需要,让设备充分运转,也不能影响周边人的正常生活。

  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有效运转,也依赖于精细化的管理。厨余垃圾处理之后,还涉及产出物如何处理和使用的问题。就技术设计的初衷而言,厨余就地处理以后,其产出物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发挥产出物“变废为宝”的价值,同样会影响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推广。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安装厨余就地处理设备,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打开了新思路。当然,好技术的运用有赖于人们的接受程度。在推广过程中,既要加强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和认识厨余就地处理设备的优势;也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以切实举措改善技术环境,不让企业与居民为此产生较重的经济负担。

  归根结底,改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相关政府部门和民众们都要承担起相关责任,久久为功,才能营造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让环境更干静,让生活更美好。(王钟的)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