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奇葩校规背后是对校园现代化治理的诉求

2019-10-22 17:29:07

奇葩校规背后是学校的家长制治理,而非学校的现代化治理。建立现代大学,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给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是这些学校应认真思考的。

  校内卖的所有饮品都不许加盖,不许装袋,近日,河南郑州某高校的奇葩校规引发舆论关注。店员称,这一规定,已实施3年。校方回应,此举是为校园环境考虑,减少塑料垃圾,防止学生外带乱扔。

  减少塑料垃圾的出发点“光明正大”,可是由此不许加盖,不许装袋,却给人学校管得太宽,不务正业之感。因此有网友质疑,学校把精力用在管学生购买饮品上,哪还有精力抓教育教学,抓教育质量?退一步说,即使是为了美化环境,也可采取其他更人性的管理方式,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

  这种奇葩规定,暴露出学校在管理学生中的简单化思维和形式主义做派。事实上,类似的奇葩规定,被媒体曝光的还有不少,诸如,同样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建“文明宿舍”,有学校规定,阳台不能晒被子、地上不能有头发、桌子上不可以有镜子、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等等。执行这样的规定,会让学生宿舍像没有学生住一样,“干净”“整洁”,可是,这是学校应该追求的吗?花这么多精力来要求、检查学生是否达标,学生也不得不对照规定把镜子藏起来,小心翼翼检查地上有无头发,这有何意义?

  这样的学校,首先不清楚自己的核心功能和职责是什么。与事无巨细严苛要求学生要搞好宿舍卫生、校园环境卫生相比,如果对课堂教学要求却不严格,又有什么意义呢?

  宿舍卫生、个人生活,这主要应该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解决,严格说来,这属于学生自治的范畴。但不少学校却乐于介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领域,这一方面是出于长期以来的管教思维,另一方面则源于错误的办学理念,学校把校园一尘不染作为办学成果,来迎接上级检查,做办学的表面文章,而忽视了校园建设,校园环境,皆是为育人服务的。

  进一步分析,种种奇葩校规免不了和当前考核、评价高校办学的体系以及学校的治理模式有关。高校如此重视校园环境,某种程度上就和中小学有时一天要组织学生扫三次地一样——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者各种参观团的参观。因此,要治理高校的奇葩校规现象,就需要整顿、清理对高校不合理的检查、评估,要把学校的办学精力引导到重视学生教育教学上来,不要做迎接检查的表面文章。

  其次,从校园管理层面来看,形式主义的奇葩校规的出台,也是由于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学生没有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等决定的。校规由校方单方面决策,甚至由某个校领导直接拍板,既不符合学校现代治理的要求,也可能和学生真正的需要相去甚远。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近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改革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换言之,奇葩校规背后,是学校的家长制治理,而非学校的现代化治理。建立现代大学,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给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是这些学校应认真思考的。(熊丙奇)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