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梗或许没那么可怕,孩子学会一两句幽默的表达,不意味着就背不出古诗了。更该深思的,是我们究竟为孩子提供了怎样的语言土壤:是一个鼓励真诚交流、尊重他人的空间,还是一个靠嘲讽博眼球、用戾气换流量的场域?如果成年人在公共空间里习惯以挖苦为幽默、以攻击为“梗”,那么要求孩子保持“语言纯净”,多少就有点苛责了——他们只是照着大人的样子说话而已。与其教育孩子,成年人先要规训自己。
早在今年7月,中国田径协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加强分析研判,压实全链条各方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属地监管;强化关键环节,排查风险隐患;丰富赛事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需要有序良性发展。大量取消的马拉松赛事,也给正在筹办和已经立项的更多小型马拉松赛事提了个醒——该量力而行了。
面对各类评价——哪怕是恶意差评——他们往往只能“照单全收”。拒绝服务、维护尊严,往往意味着个人评分和收入的双重下滑。“一个差评白跑一天”并非夸张,而是这一群体普遍的现实困境。数据显示,全国外卖骑手人数已达1300万,他们的劳动权益日益成为社会焦点。从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福利保障,到近年来讨论较多的休息权、人格尊严,一系列基本权益正逐步被纳入制度性讨论与平台规则重构的议程之中。
如果真的有必要禁止,景区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比如在告示牌或语音中说明,这些落叶的具体作用,以及摘捡落叶的影响;或者采取一些补偿性措施,比如制作一些纪念品免费发放等。这样的举措不仅更易被接受,也能起到真正的科普作用。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现在人们对景区的期待,不只是赏景、游玩,也包括某种情绪价值。那是一种被自然温柔以待、被景区善意理解的感受,而不是一种在紧盯之下的紧张,一种“被施恩获准进入”的错觉。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鸡排哥们”还会不断出现。平台依然会握有这样的流量密码,地方也会努力地等待这样的机会,去为人们喷薄而出的“参与热情”提供一个出口。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这种流量几乎不会长期垂青,人们需要的可能都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表达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只要“到此一游”之后,意义就会迅速打折,必须仰仗算法不断地制造和推动下一个“热点”来维持情绪的燃料。
国泰民安,国富民强!这个节日里,让我们在城市乡村的变化中,在历史演进的长河里,在身边小事的折射中,更真切地感知社会进步的节律,更自豪地品味劳动收获的快乐。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这种感觉就会更加真切、更加夺目。76年积累,76年奋斗,山河巨变,家国共兴。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我们在众多领域攀升到领跑的位置,但我们,仍需继续努力,仍需奋力跋涉!因为我们明白,人到半山坡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