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学开设“带娃专业”有必要吗?学什么?职业前景如何?媒体记者探访了开设托育相关专业的职业学校。比如,今年首批获批的山东女子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健康照护+科学评估+管理研究”三大核心能力。齐鲁师范学院除了以上课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措施。

目前,全国有600多所高职专科学校开设了与托育相关的专科专业。有人对这个专业不以为然,或多或少反映出社会对婴幼儿照护与管理的偏见。实际上,学生要学会的不只是“怎么看护”,更要掌握这个阶段的教育原理,并将之运用到机构、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景。大学开设这门专业,有助于社会重新认识这个专业的学术内涵和职业价值。
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同时,目前3岁以下婴幼儿的实际入托率还不足8%。从现实来看,老人带不动、保姆找不到、机构费用高、资质参差不齐、母亲的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既是许多家庭现实的焦虑,也是困扰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原因之一。为此,今年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发展“1+N”托育服务体系,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需求,大学设立相关专业,正是为这张蓝图补上人才这一块关键的拼图。
大学培养托育人才,不只是为了填补就业市场,更是在为未来社会结构做支撑。因为当一个社会开始重视“怎么带娃”时,其实是在回答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我们希望下一代怎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托育服务体系是否健全,不仅关乎年轻家庭能否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也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字:马青 漫画:郝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