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便利与质疑并存 网售处方药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光明网评论员:近期,媒体有关“宠物照片充当处方竟能网购处方药”的报道引发舆论聚焦。无处方销售处方药、在线问诊不到一分钟生成处方、用药人不用实名认证……记者日前在多家网上药店和知名电商平台体验购买处方药,发现网络售药流程确实存在诸多漏洞。
网络平台处方药滥售,有漏洞要堵、有问题要治。监管部门看到的是处方药滥用的诸般后遗症,而群众看重的是网购药品的便捷与便宜。因此,严管网售处方药的声音一出,民间似乎都是一片担忧与反对之声。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看病贵看病难”仍在寻找治本之计的当下,网售处方药确实部分地缓释了患者求医问药的痛感。只是,承认网售处方药的优点,并不代表严管就可以手软。
一则,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7年全国七大类药品零售市场总额达到4003亿元,而互联网医药销售就达到1211亿元。二则,曾有媒体报道称,2018年11月,一名22岁女孩通过网络购药平台购买了18盒秋水仙碱片剂,因过量服用而亡。同年5月,一名21岁女孩通过网购APP购买秋水仙碱片剂并陆续服下198片药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实上,诸多电商App均可买到处方药,甚至有App为了卖药而帮消费者伪造病情开电子处方。市场庞大而混乱到这个地步,人命关天的处方药网售,至少是“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严管网售处方药,是必须的。去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已经明确提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此外,该文件还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今年4月,《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二次审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规范网络销售药品行为,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这些制度设计传递的价值信号非常明确:处方药滥售已经成了严肃的社会问题,而监管有形手的强势介入业已开始倒计时。
但同时,管要管到民众心坎上。患者买药“会不会又要把我们赶回医院排队” 的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背后的根源,还在于“重医轻药”的传统,于是医院里药师寥寥、药店里药师成导购,合理用药始终处在粗放阶段。解决处方药乱售这个问题,行政一刀切地“禁售”虽然速效,却是最不该选择的下下之策。毕竟,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化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滚滚大势,尤其是随着5G技术商用步伐加快,看病卖药恐怕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网售处方药还须互联网思维,还须从疏导的角度因时制宜。
所谓互联网思维,最关键的就是打破壁垒、流通信息。如果互联网平台能与实体医疗系统无缝对接,医疗信息共享、患者处方共享,在严格履行隐私义务、严惩违规售卖等前提之下,既能规范网售处方药的秩序,又能为患者提供实在的便利。此前,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的数据称,全国现有慢性病患者近3亿左右。如果网售处方药能以互联网思维监管好,起码能造福这些有处方却每月都要奔波购药的患者。
正视互联网处方药的刚需,以互联网思维探索解颐之计,长远而言,这亦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势所趋。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