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能解答“马斯克之问”的会是谁

能解答“马斯克之问”的会是谁

2018-02-08 13:51来源:光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阅读提示】中国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超“猎鹰”的火箭只待立项能解答“马斯克之问”的会是谁

  光明网评论员: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消息,一日之间便刷爆了“朋友圈”。日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猎鹰重型”的发射难称“壮举”,“猎鹰重型”本身甚至算不上“重型”;并称“长征九号”的预先研究工作、技术攻关、方案论证都在进行中,也有一些初步进展,只待国家正式立项。“以中国现有技术,立项后10年之内研制成功是完全可能的”,“到时有可能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之一”。

  昨天,就在中国人还在睡梦之际,Space X“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在美国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首飞成功,携带特斯拉飞往火星。这枚火箭瞬间成了舆论热点,如今一天过去,对于Space X、创始人马斯克、猎鹰重型火箭等话题的讨论可谓比比皆是。

  观察中国舆论场上的不少讨论,都在明示或潜藏着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马斯克”,或是“中国什么时候才有马斯克”。其实类似问题早已不鲜见了,从“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再到现在的“马斯克之问”,这些问题的核心指向,大概也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技不再有“四大发明”级别突破的焦虑。

  平心而论,航空航天本身是个有相当门槛的领域,一般知识水准的网民很难从专业角度理解其突破在哪、难度大小、意义如何,大致只能出于生活经验去“感受”其震撼。在不少讨论中,围观者迅速标记了其“私企”的属性,并由此生更增加了一重震撼:一家私人企业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突破?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大概是来源于生活体验,私企并不堪承载诸如星辰大海之类的宏大命题,在一些民族叙事较为强烈的领域,这些重大突破的主体,只能是国别而非企业或个人。

  然而,且不说Space X的最新成果,就从科技史来说,其实这种印象,未必符合历史常识。以“四大发明”为例,大概没有哪例是倾举国之力钻研出来的,恰是一个个个人有意甚至不经意“鼓捣”出来的,朦胧的历史记载便可作为这种“偶然”的例证。及至现代,这种个体对重大创新的推动依然堪称主流,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把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定义为“企业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早已写入了我国的诸多文件。对于一个私企来说,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放置于今天的时代语境下,其实也本不该是多么令人惊诧之事。有希望解答各种“XXX之问”的,大概率就是一个个可以指名道姓的某某某。

  当然,由国家推动的重大科研与由企业或个人求得的科技突破,也并不矛盾,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就像“猎鹰重型”火箭,从指标来看也不是空前绝后,它的推力并不如美国登月时的“火星5号”火箭。其可贵之处,恰是把这种不计成本的突破改变成具有经济理性的行为,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的成本,这也是国家科研与企业创新良性互动的一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不大可能亲身参与太空探索,在关注太空之余,更该关注的是脚下,人类在太空无论前行多远,本质上仍是由地球的土壤决定的。“马斯克”出不出现,或是别的这谁那谁出现,出现在这个那个领域,正如创新本身,是一个不可预期的事件。但一些具有共性、堪称世界通例的土壤,却是可以营造的,比如是否有更多开放的领域让参与成为可能,财税体制的改革是否能激励起积极性等等。换言之,当我们紧盯着器物层面的创新,恐怕火箭出发的起点,恰又是从制度层面的创新开始的。

  当我们今天为马斯克欢呼,对一个企业表示钦佩之余,也不妨回溯亚当•斯密的一段话:“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段话值得回味,尊重个体的力量,肯定企业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依然有反复阐释的意义。真正让一件事“不可能”的,恐怕只是外在的束缚因素,而非人的力量与无穷的想象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饶宗颐辞世:得预流果,得大自在 更多能解答“马斯克之问”的会是谁

能解答“马斯克之问”的会是谁

[ 位置: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