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报到当天遭劝退,暴露了多少“疏忽”
无论这位同学最终能否入学,这个案例都展现了自闭症孩子在生活求学上的某种现实困境。这提醒各方,对自闭症群体正常融入普通教育体系,仍需有更多精准照拂。
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己19岁的孩子患有自闭症,今年4月被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录取,但在入学报到当天被学校以“怕影响其他学生”为由拒绝办理入学手续。9月9日,记者从学生家属、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以及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获悉,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隶属省残联)将与学校就此事进行沟通,关于该学生的安置和去留等需进一步沟通后才能确定。
对于一个自闭症学生而言,能够录取到心仪的职业院校,本身已十分不易。学校在报道时突然劝退,无疑是给这个励志故事浇上了一盆冷水,也令当事人的人生走向再次添加波折。目前,在广东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介入下,此事已进入沟通层面,各方都期待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但无论这位同学最终能否入学,这个案例都展现了自闭症孩子在生活求学上的某种现实困境。这也提醒各方,对自闭症群体正常融入普通教育体系,仍需要有更多的精准照拂。
就此事来看,它至少暴露了两点现实问题。一是,这个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本身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根据相关招生通知,该同学就读项目的招生对象以肢体残疾及言语残疾学生为主,但这里并没有明确把自闭症学生剔除在外。同时,依据残疾人证号的最后两位数字,学校在招生时也很容易判断出该同学属于自闭症,且是程度较轻的那一类。但在资格审核、录取的长达数个月的流程中,校方并未对该同学的自闭症情况有任何的了解,而是临到报到时知晓后才拒绝入校。这与其说是一种疏漏,不若说是一开始就未将自闭症孩子纳入需要资格考量的范围之内。这种“无视”,或反映出的是对于自闭症群体的集体性轻忽。
二是,这位同学是在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的选拔、推荐下报考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并被录取至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也就是说,这种“上升”路径本身属于特殊通道。那么,按理说,他到底适合怎样的学校和专业,相关方面也当有专业的把关。但最终在入校后遭遇拒绝,显然说明这种本该前置的专业把关是不足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劝退的理由,校方工作人员给出的说法只是——“你们来是不可能学得下去的,状况会变得越来越差”。很明显,这种说辞很难说是经历了专业性的评估,而更像是一种基于刻板印象的主观判断。
不管怎样,相关部门和学校都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为他寻找合适的出路,而不是简单拒之门外。同时,此事也警示各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招收“特殊”学生时,必须事先做好相应的资质审核,在招生前就完成专业评估与沟通,明确学生是否适合入读、学校需要哪些支持,而不是等到学生满怀希望来报到时,才突然宣布拒绝。这是起码的担当,也是教育该有的人本内核。(朱昌俊)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