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帮父母协议”,为世界再添一抹温情
以系统化、制度性的适老化改造,辅之以社会自发“互帮父母协议”等爱心行动,必将让敬老爱老成为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让温情的星光在城市闪烁。
近日在社交网络上,一则“出门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引发了网友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或许经常会遇上面对新技术新应用手足无措的年长者,他们可能是别人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家人。网友纷纷发帖呼吁,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对这些人伸出援手。这一次我帮助了你的爸妈,有可能下一次你就会帮到我的爸妈。
稍微了解一下这则“互帮父母协议” 就会发现,它与其说是一项协议,不如说是一条“护老爱老宣言”,因为它并没有任何约束条款,也没有任何机构的监督执法,一切全凭自觉。但就是这个看上去有些“儿戏”的协议,却让社交平台上许多年轻人转发留言,表示“自愿签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帮助别人的父母,也是帮助自己的父母。如今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网购车票、在线挂号、扫码点餐……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更何况,老年人往往还面临着体力下降,视力、听力衰退等等身体问题,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反应。这些都给他们的出行、办事增添了重重阻碍。也正因为此,很多老年人“不爱”出门,怕自己遇到麻烦,也怕给别人“添麻烦”。
在老人吃力的时候扶一把,在老人茫然的时候帮一把,可能是雪中送炭。帮助他们是出于善良,更是出于最基本的同理心。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父母,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出门在外举步维艰,就也会向他人的父母伸出援助之手。
“互帮父母协议”还是一种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的“解题”方式,带着浓浓的当代年轻人的特色。开放、包容,没有任何硬性约束,完全依靠自愿,却能吸引无数人参与。分享、分担,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些微末小事,但记录到社交平台上就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帮阿姨扛一下包,给大叔指一下路,点滴小事在网友的讲述、互动中酝酿着爱的温情,也激发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或许,我们也可以将每一次“互帮父母协议”的履行看作是一次“助老打卡”,在年轻人的一次次“打卡”中,社会敬老爱老的氛围不断形成蔓延,最终蔚然成风。这样的互联网式创新值得点赞,值得被细心呵护。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特别是“数字鸿沟”给他们带来的障碍。近年来,我国多次明确提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线下公共服务增设“老年人专区”,线上应用软件开发“关怀模式”,特别是在医疗服务、公共交通等老年人频繁接触的场景中,更应及时“适老化”,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城市。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系统化、制度性的适老化改造,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辅之以社会自发“互帮父母协议”等爱心行动,必将让敬老爱老成为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让温情的星光在城市闪烁。(土土绒)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