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严打个人信息买卖黑产,隐私不能成为“摇钱树”

2020-12-24 16:46:12

市场经济环境中,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斩断买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既要严厉打击卖家,同时也有必要严格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彻底清除买家的违法需求。

  近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一些声称可以提供个人信息查询服务的卖家。一位卖家的服务清单显示,可以查询的信息内容包括个人户籍、名下房产、出行记录、3到5年内的个人开房和同住开房记录等20多项,不同信息的查询等待时间不同,费用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提供任何信息查询服务”“可查任何信息”……只有想不到,没有查不了。这样任性而霸气的措辞,令人不寒而栗。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尽情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不仅伤害了个人权益,而且破坏了网络秩序。当个人信息被待价而沽,意味着个人被粗暴地剥去信息外衣,随时都有能遭受别有用心者的羞辱与伤害,堪称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大“公害”。

  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非法获取、提供他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今年5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民法典》,明确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今年7月、10月,《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陆续出台,目前均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作为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等行为作出了严格的处罚规定。在立法层面稳步推进的基础上,企业层面也有必要拾遗补缺、完善管理。

  与以往“漫天撒网式”兜售个人信息不同,二手交易平台上叫卖的个人信息明码标价,敞开供应。究其原因,固然有不法分子无孔不入、逃避关键词过滤的客观因素,但二手交易平台过低的入驻门槛,以及松散的运行管理机制,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不法分子如何乔装打扮,或者是使用“暗语”逃避监督,既然他们将倒卖个人信息当作生意,终究是想要“广而告之”的。那么,在普通用户不胜其扰的同时,二手交易平台的监管到底体现在了哪里?实际上,每一条买卖个人信息的广告,都不失为一种直接的线索,如果二手交易平台能积极介入、顺藤摸瓜,违法交易何至于愈演愈烈?如果平台不知不觉,无疑存在着巨大的管理漏洞;如果平台无动于衷,那则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无论哪一种情况,当二手交易平台沦为个人信息安全犯罪的“温床”,平台管理者都难辞其咎。

  根据《刑法》规定,倒卖个人信息涉嫌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5万元以上等情形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等情形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后果。不难看出,在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中,买卖双方都应该接受严厉的法律制裁。但在现实中,法律重拳打击的往往是卖家,鲜有买家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话在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同样适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斩断买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既要严厉打击卖家,同时也有必要严格规范网络交易平台,彻底清除买家的违法需求。(赵志疆)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