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部分蚊子,人类是认真的
人类能做的是消灭部分蚊子,也就是灭掉让人患病和死亡的蚊子,如传播登革热、疟疾的蚊子。当具体的目标确定并找到突破点后,技术上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显示,在继6月发布预警后,8月初,广东省再发登革热预警信息。同时,今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疾控中心接疫情报告披露,5名自柬埔寨归国的市民因罹患登革热而前往某医院就诊,现正在医治。对此,南方多省疾控部门特别提醒公众,最近去东南亚、南美等地的国家要特别小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呈持续高发态势,报告病例数总已有数百万。
登革热,只是蚊子传播的疾病之一,除此外,还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寨卡病毒、丝虫病、日本脑炎、西尼罗河病毒等80余种传染性疾病。所有蚊子传播的疾病加起来,每年可让全世界约7亿人染病,每年因蚊子传播疾病而被夺走性命的达72.5万人。
面对人类的“第一杀手”,多数人当然是赞成消灭蚊子的。但是,也有人不赞同,尤其是极端动物保护分子。动物保护人士、法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艾梅瑞克•卡隆近日就建议人们不要杀死蚊子,因为母蚊需要血来喂养幼虫——这种昆虫吸吮人的血液来为它们的卵获取蛋白质。不过,卡隆也称动物爱好者应当允许身处非洲的有感染疟疾风险的人,可以驱蚊。这显然是一个悖论,如此推论,地球上的人,只要面临遭受蚊子传播疾病的威胁,都有权利扑灭蚊子,不让蚊子传播疾病。
面对每年有72.5万人因蚊子而丧命的现实来说,灭掉蚊子显然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需要对蚊子赶尽杀绝。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蚊子是难以完全灭绝的,它们的演化历程比人类更漫长,而且种类很多。全球大约有3000多种蚊子,分布在除了南极洲之外各个大陆,而且繁殖速度惊人,人类无法将它们赶尽杀绝。另一方面,参差多态乃宇宙事物和生存的本源。灭绝蚊子就是灭绝一种生物,会让地球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那些靠蚊子生存的物种也会慢慢消失。
综合衡量,人类唯一能做的是,消灭部分蚊子,也就是灭掉让人患病和死亡的蚊子,如传播登革热、疟疾的蚊子。当把具体的目标确定,并找到突破点后,在技术上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典型的登革热患者一般伴随剧烈的头痛与发烧、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器官出血,导致患者休克与死亡。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叫白纹伊蚊,也就是花腿大蚊子。这种蚊子在吸食感染了登革热病毒的血液后,在蚊子体内病毒可以复制,下次蚊子再咬人时,会将病毒传染给健康人而致人患病。而且,白纹伊蚊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不只是在其一生中都能传播这种病毒,而且能通过其卵将病毒传给后代,让后代也能对人传播登革热,所以它们对人的危害极大。所谓的部分灭掉,是遵循兽道规则先让它们绝育,最后才让种群消失。
多年前,中山大学的奚志勇教授团队就在研究这一课题,最新的成果发表于7月19日的《自然》杂志,标题为“传染病:双管齐下的蚊媒防治”。具体的原理是,通过人工转染建立携带三种沃尔巴克氏体菌型的白纹伊蚊HC蚊株,经过大规模饲养至蛹期,雌雄分离后经射线照射使残存的雌蚊绝育,然后进行释放。经辐射的HC雌蚊完全绝育,无法在野外产生下一代,而对HC雄蚊的不育和交配竞争能力没有影响。经过2-3年持续释放HC雄蚊,在两个试验现场基本或接近清除了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共生菌,携带不同型别沃尔巴克氏体的雌雄昆虫交配后产生的卵不发育。这也意味着,把不同型别的沃尔巴克氏体转入伊蚊体内,以及对其进行辐射照射,在这样的双重条件下,可以让白纹伊蚊“绝育”,以达到种群控制的效果,让蚊子无法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这样做,为生态留有了余地。
当然,这种方法的施用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除了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对蚊子实施驱赶,以及根除蚊子繁殖的条件,如水源等,以防止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疾病给人。(张田勘)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