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上食物中毒,当心食品安全的罗生门
夏天细菌性食物中毒会成倍增加。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部门需要严格监管,公众自身也要注意,应去正规的餐馆和食品店购买食物,不要轻易买小商小贩的食品。
据上游新闻报道,7月23日,中铁集团发布消息称,四川内江的39名乘坐Z95次列车的赴京旅行返程中学生,因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症状,被紧急送往5家医院救治,目前均情况趋于稳定。经卫生部门初步诊断,病人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具体情况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处理。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品安全中常见的事件,但是此次39名旅客在列车上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却体现了在列车上中毒的特殊性:列车是一个流动的场所,很难查清食物中毒的源头。不过,初步排查可基本排除旅客食物中毒是因食用了列车上的食物,因为发病旅客都是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赴京旅行的学生,该团队在外用完午餐后乘车,晚餐为旅行社准备的方便食品,但Z95次列车上其他旅客包括在车上用餐的带队老师未出现上述食物中毒症状。
当然,最终结论还有待调查确认。不过,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防止特殊场景如列车上的食物中毒,比一般环境下的食物中毒更为重要。因为列车上等特殊环境医疗条件有限,医护人员缺乏,一旦出现食物性中毒又会是群体性的,且不可能像如平常一样可以马上就医,给救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过去已经有这方面的一些沉痛教训。
列车上发生食物中毒,一般有几个源头,一是列车上的食物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二是旅客买了站台上或进到列车车厢中商贩的食品,三是旅客乘车之前吃了不卫生的食物。按照列车上的食物中毒标准做法,应当及时封存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及原料,由列车运行前方所在地铁路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立案,通报情况。因此,此次旅客食物中毒,可以封存旅行社准备的方便食品以及列车上的食品,但是也不能忘了协调查询旅客上车前所吃的午餐,由当地疾控中心负责检查。否则,此次的食物中毒就有可能出现罗生门,不利于查清源头,也难以杜绝未来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另外,即便此次Z95次列车上发生的食物中毒不是由列车提供的食品或列车沿途车站所售及上车商贩所售食品造成的,也应当警惕不安全食物造成的中毒。过去,这方面的教训有很多。例如,2003年,阜新至上海的1230/1227次列车上发生了服务人员将餐车中来源不明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经查为亚硝酸盐)当作白糖冲入奶粉卖给旅客食用,致使1人死亡7人中毒的事故;1996年,乌鲁木齐铁路局114次列车在陕西-天水站间发生了旅客食用在陇西站向私人小贩购买的麻辣牛肉片后食物中毒89人,其中死亡2人的事故等。这向列车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确保旅客乘车安全,首先是要加强列车、车站食品卫生管理,保证列车上出售的所有食品从原料到成品都可以追踪,这样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同时,列车乘务人员应加强列车管理,杜绝游离小贩上车叫卖;车站、防疫站门要重点把好进站关,严禁没有食品安全证照的商贩到车站贩卖食品。此外,有资质在车站经营的食品商也要常态检查,以防食品安全事故。
不过,此次Z95次列车上的乘客食物中毒,也很可能是在上车前所食用的午餐和旅行社准备的方便食品有污染造成的。这提醒我们,夏天到了,细菌性食物中毒会成倍增加。对此,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部门需要严格监管,公众自身也要注意,应去正规的餐馆和食品店购买食物,不要轻易买小商小贩的食品。(张田勘)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