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担心技术创新侵蚀隐私?那是因为创新还不够

2019-06-26 16:12:49

保护隐私和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对立的,不顾隐私保护的技术创新,虽然可以带来一时的“爽体验”,但终究是刀尖起舞,容易引发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恶果。

  近几天,一张写着“最关乎世界未来的十大提问”的图片,在网络流传。细看之下,原来是杭州又迎来一场思想碰撞的会议,而且一下子集聚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邀请了全球200多位顶尖学者、政界、企业家一起讨论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要有前瞻性和大格局,如果经过讨论能够形成一些路标式的共识,将有助于世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过,最吸引人的不是与会者的身份和头衔,而是这些会议上这些票选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由此可见,数据伦理和技术焦虑,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先保护隐私还是先搞技术创新?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保护隐私和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不顾隐私保护的技术创新,虽然可以带来一时的“爽体验”,但终究是刀尖起舞,容易引发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恶果。而为了保护隐私就投鼠忌器,一下子把探索新事物的路子堵死,也是因噎废食,无法进步的。

  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都是一个不断趋利避害、自我完善的过程。比如,我们能够因为汽车会引发交通事故,就拒绝购买、乘坐和驾驶汽车吗?显然,人类已经用行为做出了选择。也正因为这种选择,我们才看到陆续出现了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法、安全气囊等等,这些为了规避风险和降低伤害的设计。

  同理,数字经济的发展亦如此。逻辑也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大数据会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极大提高效率和效益,但也会引发一定的隐私风险。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谁先谁后的问题,而应注重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就关照到倾向隐私保护的设计。比如现在,对手机号进行局部打码,已经成了快递外卖和网约车服务的一个共识倾向。

  更进一步说,技术创新和隐私保护不仅不矛盾,前者还可以给后者以促进,技术的bug本就需要技术的再创新来填补。一些技术创新会引发一定的隐私天窗,但是最终的隐私保护,还是要依赖于更多的、更前进的技术创新。我们孜孜以求的,应该是不断向前探索,而不是怕烫手,就缩回去想掀开锅盖的手。

  在没有互联网和大数据之前,隐私同样也会被窥视,只不过方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并且出现了更细密、更敏感的新情况。我们要做的,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所以,警惕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因此就拒绝数字经济,甚至想着回到没有互联网、没有电磁波的旧社会去。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承认,互联网是伟大发明,信息社会是进步的社会,如果我们无法肯定地做出这个定义,那么人类的一切努力和远眺又算什么呢?(与 归)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