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老人”还要下更大力气
有必要提醒的是,防止老年人被诈骗,不只是警方的事。家庭和社会层面,也应该在“救救老人”的问题上多出一份力。
近年来,屡屡看到老年人被诈骗团伙盯上的新闻。因为知识结构、和社会脱节等主客观原因,老年群体比较容易成为诈骗受害者。不过最近有两则新闻,倒是给人一些安慰。
一则是浙江温州警方日前破获针对老年群体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8名,破获案件520起,涉案金额达2000万元。另一则是北京一位老太太遭遇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已经在骗子忽悠下卖了一套房产,幸好民警在老太转账之前发现端倪,对老太的银行账户采取了保护性举措,替老太挽回了200多万元的损失。
因为警方的及时主动作为,不仅北京这位老太太挽回了巨大损失,更多的老人也能免于被骗。这说明只要警方在日常工作中更多一些努力,就能收到超乎意料的成果。但在另一层面看,此类案件多发,说明老年人所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被骗的风险依然很高,所以有必要多总结成功经验,在“救救老人”方面下更多力气。
因为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多发,相关部门其实早就总结过主要的诈骗类型。比如以健康为诱饵,以免费体检、会诊为幌子,诱骗老人购买各种“神药”;以亲情为诱饵,打电话给老人谎称亲人发生车祸、欠债等紧急情况,忽悠老人转账;以冒充政府权威部门骗取老人信任;还有在路上假装捡到值钱物品,让老人参与“分赃”,拿现金换取假的贵重物品等。
这些常见的诈骗套路,虽然屡屡被揭穿、被曝光,但是用到不同的老人身上,往往还是会奏效。这次浙江破获的系列诈骗案,就是沿用的健康诱饵,而北京那位老太太,遭遇的则是假冒政府部门恐吓。并不新鲜的诈骗套路能始终奏效,一方面可能是防诈骗的宣传推广不够,相关部门应该针对老年人接触媒体少的特征,“送知识进家门”,提高他们的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对不同类型的诈骗,针对性地打击力度可能还不够。这些诈骗套路不仅是让老年人提高警惕的教材,也应该成为警方办案的指引。
在北京老太太遭骗的案例中,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警方并非是老人报案后的追查,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监控,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老太的房款能够成功拦截,得益于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的两个中心,即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和北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正是因为有技术和制度保障,才能对犯罪分子进行精准打击。这种有针对性的打击诈骗的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当然,有必要提醒的是,防止老年人被诈骗,不只是警方的事。家庭和社会层面,也应该在“救救老人”的问题上多出一份力。过去的很多案例显示,那些被骗的老年人往往都缺少子女、亲人的保护和提醒,如果子女在精神上多一些关照,让老人有信任的交流对象,很多诈骗悲剧就不会发生。很多“健康讲座”类的诈骗活动,堂而皇之地在商场、小区举办,如果能多一些社会阻力,那诈骗也就不会如此猖獗。(敬一山)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