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让含生僻字姓名动辄验出服务短板

2017-06-20 17:09:44

公共服务动辄被含生僻字的姓名验出短板,说明服务仍需改进,而切不可削公民姓名权之“足”适管理方便之“履”。因为公共服务的“默认设置”就是与民方便,而不是为了管理者方便。

  因为名字中有个“左‘女’右‘当’”的生僻字㜭,浙江嘉兴的贾女士饱受困扰,银行存钱、报销医药费成了麻烦事,日前贷款购房也被银行拒绝,因为系统里打不出㜭字,没法放贷。

  点击查看源网页

  这只是众多因冷僻姓名遇到麻烦的案例中的一例。近年来,随着“脱纸化”、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因姓名中含生僻字而生活处处受阻的现象,已是屡遭曝光:“上海市民只因姓名里有冷僻字,申领身份证7年未果”“小伙名字带生僻字迫不得已改名,处处受阻总在证明‘我是我’”……虽然冷僻姓名着一“僻”字而尽显其罕见性,可对那些坐拥冷僻姓名者来说,这些困扰真切而清晰。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灿就提交了《关于解决姓名中含有生僻字人员办证难问题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升级字库。他在提案中称,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3亿人口中,名字中有生僻字的超过6000万人次,这类问题涉及的并非极少数人,这还不包括少数民族名字中的分隔符问题。像㜭字,在以往吴语中并不少见,将名含㜭字的人挡在公共服务门外,影响的可能不止个别人。

  平心而论,名字的“元功能”,就在于便于识别——名字是将张三和李四区分开来的最简捷途径。而便于识别的内含要求就是,遵循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律和范式,简单易认,以减少社会交际成本,也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做登记、交换名片等。所以,基于生活便利性考虑,姓名中能不用冷僻字就不用冷僻字,也是与自身和他人方便。此前国家语委出台《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就是为了降低整个社会的姓名辨识成本。

  但尽量不取冷僻姓名,更多的应是因势利导,应多提醒和倡导,而不该是被公共服务以“拒绝服务”的方式逼着改名。公共服务本就有普惠性,要以服务于公民的合法诉求为指向。而取生僻姓名,也在法无禁止的范畴,在很多名字全国重名率较高的当下,生僻字也难免成为名字上立异标新的方式。

  在此背景下,公共服务也要着眼于现实,做些“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扩容升级。特别是实名制被广泛应用的当下,别让公众的权利实现因冷僻姓名受阻,是对公共服务起码的要求。

  去年7月,公安部官网就曾发布消息,为解决民众办事时遭遇到的姓名冷僻字识读难题,公安部商请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卫计委、央行、中国民用航空局、铁总等7部委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积极解决姓名中含冷僻字居民身份证社会应用问题,推动姓名中含有冷僻字身份证在各用证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全面正常使用。这也是为了避免冷僻姓名压减公众的权利分量。

  虽然汉字中的生僻字有4万多个,大部分很少使用,自造字采用也会受限于WINDOWS系统的码位限制,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更新汉字总字库,并推动字库更新升级后的实时共享,仍很有必要——以往,尽管公安部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开发统一的人口信息专用字库和冷僻字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包含3.2万个汉字的人口信息专用汉字字库已在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但其他很多部门和行业领域并不认这些。

  如今,公安部在联合多部门推动字库系统升级,可这仍有个循序渐进的缓冲期。或许银行拒绝对贾女士放贷,也是因为银行系统字库升级还没到位,而涉及房贷审核向来审慎,所以才不得不慎为。但无论是涉事银行还是其他部门,都不能为了省事拒绝服务了之,而应尽量想办法为其解决难题。

  公共服务动辄被含生僻字的姓名验出短板,说明服务仍需改进,而切不可削公民姓名权之“足”适管理方便之“履”。因为公共服务的“默认设置”就是与民方便,而不是为了管理者方便。(佘宗明)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