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期待“确定性”, 但技术突变总是在打破确定性。虽然从宏观看,技术进步不必然带来高失业率,但人们都容易把自己带入马车司机的角色,惊恐万状地看着横空出世的汽车。而新技术能否出现、何时出现、在哪出现,也是难以预计的。ChatGPT所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如果追溯起源的话,早几年前各大品牌的手机里就植入了类似的模块,人们甚至都开始忘了它的存在,使用率并不可观。
首先应当明确,入学“株连”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现代刑法坚持的是“罪及个人原则”,讲究罪责自负,正所谓“刑止于一身”。不要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记录,就是正在服刑的犯人,其家属也不应受到株连。而对未成年人犯罪而言,法律规定应当遵守“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不能影响其升学、就业,更不应该影响其子女入学。一些地方毫无法治素养,将与政府部门有纠纷的人列入“内控对象”,并由此株连家属,限制其权利,完全是违法行为。
课后服务产生的效应,不仅表现在教辅机构的变动上,也将表现在中小学校及其师生的后续调整和调适上,而这种调整和调适的效果也许要经过长时段才会显现出来。此外,《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等学业信息”列入学生个人信息范畴,规定这些信息“学校应当便利学生本人和家长知晓,但不得公开”。这个规定,看似只是将法律的相关规定落实在学生身上,但其会引发教育激励手段、方式以及理念方面的系列改变。
既然消费者自身无力,懂行的有责部门就不能坐视不管。但问题是,装修行业乱象诟病已久,但却始终未有改善趋势,这不得不令人深思。究其根本,乱象频生与当前装修市场缺乏完善监管和明确标准不无关系,也和消费者缺乏有效权利救济途径息息相关。在过往案例中,由于上位法规定含糊,有城市住建部门表示只管房屋安全和精装房,个人装修引发纠纷需寻求市场监管部门帮助;有城市住建部门则表示精装房不在监管范围,精装房难有统一标准。
民众的“小事”,机构之间权责交叉,治理体系中的“城乡结合部”地带,是考验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面对当今社会诉讼成本高昂的现状,我们不可能总是把行业治理、树立规则,全依靠诉讼机制来化解经济社会上出现的众多矛盾纠纷。当社会纠纷都提交到法院时,急功近利地超负荷使用,第一个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司法本身。基层治理要保持对人民群众身边“小事”的敏感性,早发现、早解决社会矛盾纠纷。
在斑马线上,汽车必须让行人先过,弱势一方拥有优先路权,这是所有文明国家的通例。但现阶段,一些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的行为比较普遍,在斑马线前乃至斑马线上与行人争道抢行的问题突出。国内,首个“车让人”的实践在浙江杭州。2007年,杭州的公交车带头开展了“斑马线礼让行人”的活动,此后更将之写入了地方性法规,礼让斑马线成为了绝大多数驾驶员的行为习惯。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外开放上频出大手笔,展现了大国格局和担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大门越来越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夯得实,经济发展就更有支撑,民生福祉也更有保障。怎么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诚然,优化经济结构,该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就不要犹豫,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也不要迟疑。结构优化,可能带来阵痛,但是不优化就会处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