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救命文档”:让信息“快跑”,救助更多人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河南遭遇罕见极端特大暴雨,灾情牵动人心。期间,有一位名叫Manto的上海河南籍学生,在看到网上各种求救信息混杂、救援力量供不应求后,创建了一个《待救援人员信息》的腾讯文档。这份在线表格随即吸引很多志愿者加入进来共同合作,对各种求助和救援信息实时整理核实,其中包括了大量救援队、物资医疗、避险地点等信息,帮助了不少身处险境的受灾群众。这份自发生成的需求文档,成为抗灾救援中令人瞩目的一份力量。
正如有网友评价的,文档创建者和志愿者们的努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且不论该事件背后种种关于互联网巨头间相互较力,或社交平台未来走向等诸多猜测,这份互联网技术“善”的应用和充沛其间的人性之美,还是让我们想起那句话,“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科学技术究竟能在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根本还是要靠那些有心人。此“有心人”,不单是对知识有所掌握之人,更是有着良善仁爱特质之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的今天,我们愈发需要这些“向上的力量”。
当前,舆论场和学术界都非常关注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平台经济的有效监管及治理问题,有资本驱动型发展策略、割韭菜式竞争,还有个人数据泄露、“大数据杀熟”等等。而普通人在享受网络购物、线上社交、搜索出行等便利的同时,也深感自身逐渐陷入到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权益不断受到侵犯。这背后,实质上就是有一部分企业,以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价值中立面纱为掩护,藏匿起某些特定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在实践中触发了负面的社会结果。
近年来,以这种方式登上热搜的技术扼杀人性新闻屡见不鲜:让员工头疼不已的全天候考勤打卡系统,强迫学生时刻微笑以待的校园人脸识别系统,环卫工人智能监工手环……以时下仍旧“困在系统中里”的外卖骑手为例,其自身福利保障未有下文,但他们飞驰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电动车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如造成的交通事故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诚然,这些技术的发明、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是时代进步的自然结果,但其使用场景的设计和应用,则必然沉淀以价值导向。这种赋予科学技术以价值的权力,如果缺乏相应的制衡、规范和引导,毫无疑问将反噬我们自身。
可以看到的是,监管层正在努力从法律层面回应这些技术应用的负面社会影响。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文精神的鼓励与关注,这也是互联网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好的法律体系能保证一个社会的基本运行,但好的道德规范才能支撑起一个良善的社会。正如这次河南暴雨中的“救命文档”一样,它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赞誉和认可,是因为我们还记得,科学技术永远都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必须保持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关注。这种对互联网企业好的道德规范要求,并非是苛求其违背市场规律,抑制市场经济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私本性,而是要重塑欲望的对象和利益的概念:利益绝不仅仅是金钱,它还包括了共同体的赞誉和个人心灵的安宁。这也是为何,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观照。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人民币“可自由使用”试点红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