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期待“确定性”, 但技术突变总是在打破确定性。虽然从宏观看,技术进步不必然带来高失业率,但人们都容易把自己带入马车司机的角色,惊恐万状地看着横空出世的汽车。而新技术能否出现、何时出现、在哪出现,也是难以预计的。ChatGPT所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如果追溯起源的话,早几年前各大品牌的手机里就植入了类似的模块,人们甚至都开始忘了它的存在,使用率并不可观。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无法规避的自然规律,这些事项也构成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但现实中,殡葬行业的行业生态与体制问题重重。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相关部门都出台过殡葬服务指导价的规定,但在执行层面五花八门,一些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服务项目供给严重不足,而号称市场化运作的殡葬服务价格却高得让人望而却步,且让人没有选择与比较的权利,这种格局是不正常的。我们不能任由天价殡葬费逼着人们做道德选择题。
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的生活水平有了跨越式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落后区域的民众仍旧存在收入渠道狭窄、收入水平不稳定的问题。只有让他们真正富起来、有了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把年轻人留在家乡工作、创业,才能真正遏止住“天价彩礼”,而不是因果倒置地担忧“天价彩礼”导致“因婚返贫”。
民众对城市治理方面的诉求是朴素的。他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生育,城市治理者就应该在各个方面给予这些家庭足够的便利。这不仅是城市治理者对有孩、多孩家庭的支持与肯定,也能够让更多尚无意愿生育的人群减少直面养育子女的压力和恐慌。一个能够给予未成年人足够尊重的城市才有未来,一个对待家长关爱子女心切足够重视的城市才有未来。而这也意味着城市治理必须在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时刻顾及民众为人父母的焦虑和感受。
近年很多地区农村青年生育二孩、三孩意愿不强。这固然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儿防老”动因弱化的原因,也有养育成本高居不下等现实。进城务工人员的生育,缺少家庭支撑、缺少稳定住房,在入托、入学等公共服务上存在短板。因而,当社会呼吁构建生育友好社会,为生育家庭减压时,也要将更多视线投射到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进城务工青年身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地在城市生育、抚养自己的孩子。
性格测试何以成为年轻人新的社交“货币”?最主要的原因或在于,它通过提供一个模糊的坐标系,满足了人们对于自我人生的把控感。测试结果虽然只有四个字母,但却可以由此推及社交、爱情、职业发展等人生多条线程的规划及建议。自我认识的不易叠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让任何可能剧透人生的线索都变得充满魅力。这些线索虽然模棱两可、语焉不明,但正是这种模糊创造出了巨大的意义阐释空间,足以让人们将理想自我与理想人生投射其中。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外开放上频出大手笔,展现了大国格局和担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大门越来越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夯得实,经济发展就更有支撑,民生福祉也更有保障。怎么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诚然,优化经济结构,该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就不要犹豫,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也不要迟疑。结构优化,可能带来阵痛,但是不优化就会处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