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四川官宣:婚假由5日延到20日!
光明网评论员:11月26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婚育的假期延长:婚假由5天延长到20天,延长女方生育假90天,延长男方护理假至30天。
婚假从此前的5天涨至20天,可谓是大幅度延长,因此这一消息一经公布就迅速登上了热搜。这对于希望结婚的年轻人来说当然是重大利好,意味着可以从容地筹备婚礼、安排蜜月,迎接自己的人生大事。
四川的20天婚假甚至不是最长的。据媒体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明确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享受30天婚假;河南、黑龙江则规定,参加婚检分别额外增加7天、10天,最长婚假分别可达到28天、25天。
婚假天数逐渐迈入“两位数时代”,无疑值得肯定。这是制度层面向婚姻与家庭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体现出地方治理开始正视婚育背后的现实压力,并尝试以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回应年轻人的关切。让结婚不再是个人的负担,而是一个被社会理解、被制度托举的选择,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若能真正落实到位,其不仅有助于缓解婚育焦虑,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年轻人与婚姻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让制度支持从纸面走向生活,对于提升婚育意愿有直观的意义。
但是大幅延长婚假,具体落实情况如何却也值得观察。比如另一个长时间、写于纸面、出台数十年的假期探亲假,就在现实中相当程度地悬空。
探亲假同样是一个20天左右的长假,主要是为探望配偶或父母而设置,然而在几年前就有媒体“随机询问了20多名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的朋友,其中只有1人享受过探亲假,超过80%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还有这种权利”,其甚至被一些媒体称为“名存实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即长时间的假期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就是实打实的成本。人手紧张的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员工连续缺岗带来的运转压力;而在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即便制度允许,假期也可能在用人单位的“压力凝视”下被主动放弃,员工顾虑绩效、考核与晋升,不敢真正行使权利。
事实上别说长假,哪怕是年假、一两天的短假、双休,在现实中都不乏变形的案例。比如也有媒体统计,已经有约20个省份出台了“痛经假”的规定,休息时间普遍在1-2天,江西最多可以休3天,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单位并未将“痛经假”落实到管理条例中。
那么这种长时间婚假是否会沦为纸面福利,同样需要关注。如果一项假期逐渐在现实中被消解,其实也是对政策公信力的打击——文件归文件,现实归现实,这种反差必然加剧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疑虑。
相信很多人也明白,婚假制定主体和成本承受主体并不一致,如果要解决落地难的问题,就必须正视这层现实张力,在制度设计上做更多细致的平衡。比如,是否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方式分担企业压力,是否对积极落实政策的企业给予奖励,通过这些方式,让假期实现成本共担,减轻用人单位的现实顾虑,也为制度落地创造更具可行性的空间。
总之,婚假延长当然是利好,但也需要未雨绸缪,出台更多政策工具,让它真正落进现实,体现在打工人能够安心请假、放心休息的真实体验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