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伍里川
11月13日凌晨,某车企发布关于天门山挑战测试意外情况的致歉声明:2025年11月12日12时,一车型在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进行的极限挑战测试项目中,因突发意外导致测试中断,向天门山景区、游客、合作伙伴及所有关心此事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歉意。这一声明在证实事故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追问:品牌为啥如此热衷在自然景区“搞事”?
据此前报道,11月12日,一辆黄色汽车在天门山景区攀爬天梯时从台阶上下滑撞断部分护栏。天门山景区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证实,确有与汽车品牌的联合活动,平时不允许,损坏的地方要维修。寥寥数语,只能给出事件的一个概貌,并不能尽显相关行为的“跑偏”之嫌。而品牌和景区方面所言的“修缮”,不过是例行程序,也难以完全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和担忧。至于车企所强调的“未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尚待权威评估。
天门山景区的天梯是著名地标,全长近300米,垂直落差150米,共有999级台阶,局部路段甚至超过60度。此间台阶常年潮湿易滑,有“极限路况天花板”之称。可见,无论是壮阔的地貌,还是具体的路况,都发出提醒:当享受自然、敬畏自然,慎做无谓的挑战。
然而,资料显示,该车企此次“偏向虎山行”是策划已久的项目。今年9月,该车企执行副总裁曾发微博透露正筹备挑战张家界天门山的999道天梯,称这将是一场中国车从未有过的挑战。
公众并不能否认一个品牌的决心和视野,也不能反对一个品牌“秀肌肉”。近年来,相关品牌的发展动力和前景有目共睹。然而,就因为其他品牌的汽车曾挑战成功,就非得以此为目标进行“冲击”不可?难道品牌实力,就只能靠着攀爬天门山来证实?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考虑过公众的感受吗?考虑过大自然的承受力吗?
需要指出的是,挑战前测试曾因路况复杂而中途暂停,这本是冷静下来,进行理性评估乃至结束这场游戏的契机。可惜未能实现。那么,如今最终挑战失败又说明什么?可以确定的是,事故的发生,不仅暴露出该企业在场地安全评估、应急防护措施等方面的硬伤,更因标准化流程的缺失,显现出一种轻慢感、任性感。
与其说,这是汽车行业必须完成的一场壮举,不如说这是打着“极限测试”旗号表现品牌风姿、进行“极限营销”的非必要商业活动。试图以“漂移过弯”“陡坡倒挂”等夸张场景定义汽车的“性能强悍”,折射了一种想象力,也可能激发可观的流量,但是,如果这一切建立在安全和规则底线被突破、出现危机的基础上,则必然是暗淡无光的。
其实,普通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不是能爬上天梯的“高能”车子,而是能满足基本出行需求的车子。车企在天门山博出位、争眼球,何苦呢?
近年来,品牌闯入大自然中“搞点事”似乎成为一种流行,不久前的“喜马拉雅烟花秀”便令舆论大哗。这类事件向景区、品牌、地方有关部门发出了严肃的警醒。“搞点事”需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绝不能成为一种冒险甚至冒犯。
回到天门山事件,车企道歉只是第一步。公众希望看到来自更多层面的反思和整治,也希望今后这种拿自然开玩笑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伍里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