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在贵州省凯里市,一座位于山上的动物园意外走红,守园人是一对70岁的夫妻。在这里,游客花20元的票价可以看到老虎、棕熊、秃鹫、羊驼等。
据报道,动物园的负责人是一位70岁的老人冯元勇,来自安徽宿州,退休后到凯里开始和这些动物们相伴,一待就是10年。这座动物园走红让当事人都很意外,现在周末一天卖的票顶上以往四个月,冯元勇搞不清这波流量究竟从何而来,只能感叹一句“网络真神奇”。
这样的爆火并不奇怪,也有迹可循。守园人纯粹、用心,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动物养得很活泼圆润,还用自己的退休金来补贴动物园,这一切看似原始,却也很“互联网”,因为它展示出了一种新近被欣赏的品质——真诚。
在短视频和算法主导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擅长表演、包装、剧本、制造冲突,也越来越疲惫于虚假的热闹。凯里动物园的意外走红,其实是公众在一次次信息疲劳之后,重新被“未经设计的善意”和“未经修饰的生活”捕获了眼球。类似的事情并不少,比如前不久的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更早之前的理发师晓华,爆火都是因为人们发现他们比较真诚,做生意比较用心,身上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这可能是互联网的一种基本逻辑,它可以将一切定格展示,无论当事人是否知情或愿意。就像报道提到,有些当地人“从不知道凯里还有动物园,前段时间刷视频才看到”。那些角落里的碎片,会在触碰到一种汹涌的情绪后,偶然成为舞台的焦点。
这也是互联网的部分价值所在。它可以赋予很多事物过去无法设想的机遇,让“周末一天卖的票顶上以往四个月”,甚至给一地文旅带来发展契机。就像凯里市文旅局回应称,已关注到,正推进调研工作。许许多多的地方,都有更多可能分享流量带来的红利。
当然,互联网红利的释放是随机的,这很难预料和复刻,人们早已看过不少“东施效颦”的操作,效果都颇不理想。这时互联网的负面作用也会体现出来——它会制造一种无法把握的疲惫和挫败,很多积极的努力无法得到回报。
另一方面,互联网对“真诚”的褒奖也是有条件的,即无法背离这个叙事。很多爆火的人物,他们必须表态继续“脚踏实地”,不能在话语中流露“流量变现”的意图,要明确对“带货直播”的否认等。一旦越界,真诚的滤镜就会碎裂,舆论的态度也会迅速反转。网友对“真诚”的欣赏像一种情感欠账,当事人必须维持“原生态”的形象,才不会被要求还债。
人们之所以对互联网既依赖又厌倦,正是因为它同时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和“警惕”。它让普通人有机会被看见,也可以把他推向舆论的风口;它赋予表达的机会,又制造出新的围墙;人们期待它带来公平的机会,又无奈它的随机与无常。汹涌的流量,暗中也被标记好了价格。
如何对待这种现象?保持“真诚”或许是无奈却也是最好的办法了。像凯里动物园,且不必联系过多的命题,如果能借机完善动物园的设施、制定更加细致的管理规范,至少让老人不要“倒贴退休金”,就是最现实也最温柔的结果。
不过这最终也陷入一个悖论:如果这里的一切都和普通动物园一样正常而缺少“特色”,反倒无法爆火了。这正是互联网时代最吊诡的地方——它在奖励真诚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费真诚。但人们得想明白,真诚本身就是价值,它不需要互联网的褒奖,保持生活本身的自洽,这可能就是一种对待互联网也超越互联网的生活哲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