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广东一“00后”对出莫言上联获十万奖金 中大教授:对联承载了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则文化新闻引发关注:广东惠州为一副对联“从南阳到南洋根深叶茂”有奖征集下联,历经四个多月的征集,最终由21岁的“00后”青年以“自井壁及井毕角亢星张”斩获一等奖,并获得十万元奖金。诗人欧阳江河评价此联为“多年难遇的绝对”。
“井壁”并非水井的专称。在客家围屋中,“井”是必备的建筑元素,围屋形态亦似“井”,身在其中,颇有坐井观天之感。然而此联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描绘客家人虽“坐井”,视野却毫不狭隘。从井壁仰望星空,可见井宿、毕宿、角宿、亢宿等二十八星宿,作者更自创“星张”一词,令人联想到《易经》中的“亢龙有悔、飞龙在天”,暗喻华夏如龙腾飞。
上联“从南阳到南洋”是地理空间的延展,下联“自井壁及井毕”至“角亢星张”,则是对宇宙星空的巡礼。下联不仅呼应了上联“根深叶茂”的繁盛意象,更将格局从厚重的人文历史,提升至“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即便有人质疑下联在平仄与字词对仗上不够工整,它依然赢得了评委与大众的认可。
中国楹联,这门从桃符上驱邪祈福逐渐演变的独特艺术,历经宋明的锤炼与清代的鼎盛,早已深深嵌入中国的文化肌理。在有限的文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意蕴,楹联曾是文人雅士酬唱应答的风雅游戏,也是市井街坊装点门楣的寻常风景。《红楼梦》中那对“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早已让人耳熟能详,而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激励了数百年来多少知识分子心怀天下。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以及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的更迭,楹联这种曾经普遍的生活美学,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大不如前。
“00后”对出下联赢得高额奖金的故事,不仅让楹联文化重回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视野,也让我们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是需要有一些新的变革?过去说到传承,就认为要让年轻人背诵更多的格律、掌握更多的典故,力求“原汁原味”。这固然是基础,但止步于此,便容易将活的文化实践,变成一种严苛的“填空”,令人敬而远之。
这位“00后”的成功,恰恰在于他跳出了这个框架。他未必掌握比前辈更多的冷僻典故,但他用天文学知识,去激活和运用对联的古老创作规则。他尊重了对联的“法度”,也更精彩地贡献了自己的见识。这不是对表面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以思维方式的对接和知识结构的更新脱颖而出。只有当更多的年轻人发现,他们的创新能够被看见、被尊重、被奖赏,能凭借自己对天文、物理等现代学科的热爱,在古老的诗词楹联甚至一切文化传承领域获得认可、创造价值时,传统与年轻人才有更紧密的链接。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春秋假”,好政策真正落地还须绵绵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