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看一座城如何承载文明的对话
光明网评论员:9月11日,刚刚在上海博物馆结束展出的“古埃及文明大展”中,50件总重达17.6吨的埃及文物,已从上海浦东机场启程飞往埃及首都开罗。
此次“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持续13个月,跨越两个炎夏,是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展出期间共吸引超过277万人次参观,全网曝光量突破300亿次。甚至在撤展前夕,上海博物馆还以连续开放158小时(七天七夜)的“博物馆不眠夜”活动,为这一特展画上隆重句号。据上海博物馆数据显示,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其中超过七成是专程为此次展览前来上海。受展览持续火爆的带动,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门表示,埃及入境游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5%。
同样,近年来三星堆文物在全球巡展期间,也屡屡出现排长队、一票难求的盛况。黄金面具、青铜神树、凸目青铜面具……这些造型奇特的文物令人惊叹于古蜀人的想象力与工艺水平。不仅如此,“兵马俑——陕西秦汉文明”展览、“良渚文明展”等中国古文明展览,也在世界各地持续引发观展热潮。这不禁让人思考:古文明展为何如此吸引现代人?
古文明展之所以吸引人,首先在于它满足了现代人的好奇心。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古文明仍保留着许多未解之谜,以其恒久的神秘感,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提供了某种价值锚点。金字塔的建造技术、象形文字的解读、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失——这些谜团,百年前便吸引着人们,至今仍不断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在这些文明面前,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解密人,这种双重身份带给观众强烈的参与感。
与此同时,这类展览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博物馆成为一个能让时间慢下来的空间。站在玻璃展柜前,凝视那些历经数千年沧桑的文物,人们得以暂时脱离日常喧嚣,与历史进行一场安静的对话——这是短视频甚至书本难以替代的感受。
更深层地看,观展,尤其是参观不同的古文明展,实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与交流互鉴。中国观众在面对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文物时,外国观众在欣赏兵马俑、青铜器、玉琮王时,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文明共鸣。那些精美的首饰、恢弘的建筑遗迹、凝结古人智慧的文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其表现形式,熟悉的是人类对永恒的追求与对文明的塑造。观众眼中所见,不仅是异域文化,更是人类共同面对生死、权力、信仰等永恒命题的不同解答。这种既亲近又疏离的审美体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吸引力。
在这些古文明展的热潮中,我们也看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与开放心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提升,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人们追求更具深度与国际视野的文化体验。观看古文明展,既是一场审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身份的构建——通过了解古代文明,更好地定位当下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坐标。这种文化自觉,正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你的名字 永远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