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勇立潮头再出发——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是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
从昔日的小渔村到当下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特区45年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这座“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城市,始终与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连。
这座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如今有了更多的标签,而其中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大湾区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登顶全球湾区第一梯队。在这样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领军担当,殊为不易。深圳土地空间小但经济体量大,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功能,如何肩负起国家赋予的新的重任?唯有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这份动能,离不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曾经我们熟悉的是“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现今我们知晓的是“日均数百项专利”的深圳创新。无论全球经济如何变化发展,我们总能看到深圳参与其中的身影。
深圳要勇立潮头,需要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这片经济发展的热土上,超260万家民营企业贡献了深圳约40%的固定资产投资、50%的GDP、60%的进出口、70%的税收、80%的技术创新——民营经济是深圳特区发展的亮丽名片。除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信息通讯、互联网科技、无人机、生物医药头部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等科技创新新赛道上,深圳民营企业同样敢为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文章中高屋建瓴地指出,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以贯之的方针。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方面,深圳应发挥优势,在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城市是人民建设的,经济发展最终是惠及人民的。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成果最显著的表现。深圳特区为中国经济发展留下了许许多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生活质量,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的诸如深圳建成社区健康服务机构970家,形成“15分钟社康圈”,新增全科医师超过500人;“无形”的则是“从申请到落户只用了3天,孩子上学问题一并解决,这里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来了就是深圳人”,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体面和更有尊严。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深圳特区屹立潮头。如今,我们正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期待深圳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继续先行示范、谱写新篇!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补贴未至涨价先来”?读懂来自市场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