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不少地方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中。陕西省咸阳市政协呼吁加强新高考下农村考生志愿填报指导,引发舆论热议。
这份呼吁指出:“部分农村高考生面对新高考改革(‘院校+专业组’模式),在志愿填报中出现了一些困扰。”对此,咸阳市政协建议,由各级教育部门统筹,组织骨干教师成立志愿填报团队,在各地乡镇高中设立现场咨询点位,对留守学生和特殊困难学生进行入户讲解,帮助志愿填报。这份暖心而务实的呼吁,在线上和线下均收获不少掌声。
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说填报志愿是“二次高考”,并不为过。
原本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因为志愿填报失当,或许就有可能变为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社交媒体上,诸如“填错高考志愿让我多走了十年弯路”的帖子并不鲜见。叹息背后,可能是被信息壁垒困住的青春,可能是本可绽放却偏偏滑落的梦想。
现在的高考志愿填报,已“进化”为一种高度依赖信息搜集与社会判断的综合决策。有分析指出,新高考的“3+1+2”模式下,选课组合更加灵活,学生需要填报的志愿多达十个、甚至上百个。
考生们拿到手的厚厚一本志愿填报指南中,不少城市和学校是他们不曾去过的远方,对于绝大多数专业的理解,他们只能“望文生义”,更别提复杂的专业组、多批次等志愿填报术语。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他们在这场信息博弈中的“拦路虎”。另外,请别忘了,这一系列判断和决策,还都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在这个围绕信息的“第二考场”,总体上,农村孩子处于劣势。他们的家庭人脉资源有限、社会文化资本匮乏、信息获取通道狭窄,难以获得更多助力,专业的志愿填报往往像“开盲盒”般冒险。信息差,正成为农村孩子高考志愿填报的隐形门槛。
如何跨越这道门槛?咸阳市政协的呼吁可谓正中靶心。不来虚的,关键时刻直接送服务“下乡”,为农村考生答疑解惑,提供专业指导,让他们不必陷入盲人摸象的迷茫和社交平台混杂信息的困扰中。让人欣喜的是,在湖南娄底、海南三亚等地,面向偏远山区、农村考生的志愿填报服务“直通车”已经开通。
高招季,期待更多这样的“直通车”开进村寨,为更多年轻的梦想插上翅膀。在非高招季的时间里,也希望学校、公益组织等绵绵用力,将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融入日常,在点滴浸润中不断提升学生做选择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具身智能,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