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无人机“飞手”考证热 果真“培训包就业”?
光明网评论员:这个暑假,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考驾照”依旧是热门选择,不过,考无人机执照风头更劲。媒体记者调查走访发现,多家无人机“飞手”培训机构招生火爆,00后成主体,不少刚达报考年龄资格线的学生“卡线”报名学习。
十多年前,汽车普及让驾驶成为一种通用技能,考驾照大有成人礼的意味。现今,年轻人竞相考证当“飞手”,将其视作拥抱人生新阶段的标志。从学驾照到当“飞手”,不仅是个人兴趣选择的转换,更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这两年,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已渗入农业、电力、水利、植保等多个领域,作为低空经济中的核心职业,无人机“飞手”陡然走俏。与此同时,无人机技术日益大众化,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飞行”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具备了成为一种新基础能力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现实的另一面是,我国无人机“飞手”紧缺,据有关部门测算,人才缺口或高达100万人。
正是嗅到了人才供需失衡间蕴藏的巨大机遇,不少年轻人投身这一新技能的学习中。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越来越多“飞起来”的岗位被官方盖章认定为“新职业”,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学习新技能的热情。职业技术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使得“学飞”技能能够被量化,在人才市场能够被更清晰地识别和流通。
有从业者观察发现,相比过去,无人机飞手考证群体发生深刻变化,过去以公安、消防等部门为主,现在则是在校生和跨专业求职者成为主力。对于该群体来说,“考飞”进行技能储备的意味更加明显——既然未来低空经济是大势所趋,复合技能是对人才的新要求,那么多一门技能傍身也就意味着在人才市场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年轻人有技能更新和升级的意识与热情,无疑值得鼓励和呵护。作为未来各行各业的有生力量,他们技能水平的普遍提升将为小至企业、大至行业乃至国家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动能。
眼下,资金跑步入场,无人机培训机构快速增长,新入局者越来越多,难免泥沙俱下,出现“套路”招生、货不对版、恶意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些乱象将消耗人们的学习热情,不及预期的收获也将冲击他们对新职业的想象与信心,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有关部门需精准发力,加强监管与引导,为年轻人掌握新技能扫清“跑道”。
另外,一证在手并不意味着就业无忧,要想真正吃到新技能的甜头,考证只是第一步,未来还需要科学的职业规划和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支撑新技能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多方主体搭建好“考证后时期”的服务桥梁。比如,相关的企业是否可以考虑推出可行的实习进阶计划,提供更多技能实操的机会?再比如,职业院校是否可以与一些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开发延伸课程,让技能提升有章可循?又比如,行业协会是否可以搭建“飞手”们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打比赛、做公益项目等,让技能有更多落地的机会,营造浓厚的技能学习氛围?唯有畅通这些链路,新技能才能真正成为成长的阶梯,拓宽职业赛道,创造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