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复旦大学一医生涉嫌学术不端被通报批评、撤销国自然项目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自然科学学术界再起波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又曝出46起学术不端行为,涉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2名学者。有记者梳理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官网发现,《2022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已经累计发布三批次,半年内累计查处77名学术不端者。
治理学术不端的重要性毋庸讳言。若无一个健康的学术生态,所谓重大突破、重磅成果云云都无从谈起。而这次连续曝光学术不端行为,无疑也起到了震慑作用。在曝光名单中也包括不少名校,这体现了不留情面。同时也说明,学术不端与学校层次没有必然关系,名校同样会在这些最基础的问题上翻车。
集中公布的效果是震撼的,但也是必须的:在查摆问题的时候越是严厉、越是严格,越能形成威慑力,也避免学术不端蔓延出更大的后果,产生更恶劣的影响。比如此前曾有中国论文被国外学术期刊大规模撤稿,对部分院校、专业的学术声誉造成极大的冲击。如果人们不愿意见到这种产生国际影响的事件,那么内部加压就是必须的,国内的各项审核把关必须到位,让每一个学术不端者无所遁形。
有媒体梳理,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的名单看,不少是医学高校学者或一线医生。这或许又陷入了另一个过去常被提起的话题:即医学领域的专业评价和科研成果之间的关系。此前曾有意见指出,对医生过于严格的学术考核要求,导致了部分医生只得“偷工减料”或“另辟蹊径”。2017年,曾有107篇中国论文遭国外期刊《肿瘤生物学》集体撤稿,这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但无论如何,这终究是个长链条的间接原因——没法为具体的、个人的、申报材料里的弄虚作假直接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支持,也是一种学术荣誉,申请者必然知道这个项目的分量,这没法用一些所谓的“迫不得已”“机制不完善”去开脱。
对于这起事件,涉事学者和高校都应该深刻反思。在相当重大、严肃的科研项目上,如果还屡屡出现这种问题,这绝非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相信申报项目者也都是行业内的翘楚,如果学术研究已经到了申请国家基金的层次,却还弄出抄袭、剽窃、伪造论文、篡改研究数据之类的伎俩,这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也会令公众大为失望。
本次曝光也是重申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态度。一份份长长的学术不端名单,当然是令人痛心的,但学术界也只能痛定思痛,在知耻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术规矩,让每一份学术成果都经得起审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医保报销心理治疗费,期待更多“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