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据报道,最近浙江杭州求知小学的徐老师发现班里的孩子开始看言情小说了,从孩子们的阅读记录看,除了言情,还有悬疑推理,影视热门原著小说等。
作为一名14年教龄的资深班主任,徐老师却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班从低年级就带起,上次带小学高年级,还是在六年前。以前也有个别学生会看青春小说,但现在却成了‘小气候’。现在小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见识面广了,良莠不齐的信息也都有机会接触到,还是需要家长老师来把控。”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确实是大惊失色,14年来居然头一次看到小学生看言情小说,虽然言情小说的历史比他/她的教龄乃至年龄都长得多。这位老师还用了“小气候”一词来形容这股风气——说实话,若不是他/她提起,人们还以为看言情小说都过气了。无论如何,老师言谈间的震惊真是透过文字和屏幕飘散了出来,当然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居然不是一条几十年前的新闻。
这些老师还是懂一些常识的,比如他们也说“堵不如疏”、要“把控”,但把控的方式也很独特,到书店去探访,并指责书店“把名著与言情混杂摆放,防不胜防”。这些正规出版物仿佛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还得另辟一个“污染区”来专门陈列?总不能让学生拿起这些书还得出示身份证吧?最保险的办法还是把学生圈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否则学生与包容万有的社会“混杂”相处,那可真是防不胜防啊。
在新闻评论区可以看到,大多数人也不以为然:“谁当年没看过啊?”确实,看言情\武侠\科幻小说会毁了孩子,这个命题是在历史维度被证伪的。几十年来,在家长、老师、舆论重重围追堵截之下,学生们依然通过种种办法,积淀下了丰厚的通俗文学知识,也没见哪一代人就被这些给摧毁了,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小学生看言情小说,却摧毁了一位14年教龄老师的三观,这才是咄咄怪事。
其实道理也毋庸多说,几十年来应该辩得很明白了。看通俗文学长大的孩子,也没什么不堪;经典小说也没被人忘却,依然高坐神坛受万众景仰。只不过,保守、拘谨、封闭、一惊一乍的老师、家长及其思维模式,却好像从未远去,隔三差五仍要发作,用偏狭审视多元的社会。
这里想列一句古文,“盖描摩痴男女情性,其字面绝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移。”这句话能猜到评价的是哪本书吗?就是如今早已成为经典的《红楼梦》。不能用审美与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与人共情的文学,确实会酿成悲剧。上面那句古文出自清代一位文人的笔记,他紧随其后就写了一个故事:一位女孩的父母,像今天那些爱撕书的家长和老师一样,把她嗜好的《红楼梦》烧了。
放到今天也是一样的。遇到一位情感细腻、思路开阔、拥有审美与共情能力的老师,确实是一种幸运,学生可以在年龄很小的时候铺垫一层人文的底色。如不能,当那种偏狭与固执一旦被传染或模仿,至少对这个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幸”。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栓Q”入作文莫慌,相信语言的自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