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疫情挑战下,如何抓好抓牢“米袋子”“菜篮子”?
光明网评论员:在备战春耕的重要节点,在中央一再强调疫情防控、春耕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当下,依然有农民表示,人到不了农田,农机上不了路,农资流通不起来。近日,华北某县农民向记者吐槽,在原本农忙的季节,他们只能趁着巡逻人员不注意,清晨偷偷摸摸下地干点农活;采摘的蔬菜只能通过防疫卡口托关系倒给菜贩子……
今年的春耕,在疫情的影响下尤为艰难。其面临的更多不利因素包含但不限于因疫情阻隔交通造成的农业物资的流通不畅,因隔离政策造成人员到位不足,因国际局势紧张造成化肥价格拉涨加速。身为农民,在春耕最忙的时候,在面临诸多外部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干农活,肯定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为什么这种不正常现象在不止一地反复出现?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正确领会中央精神,没有做好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两手抓,以一刀切的“懒政”应对疫情防控。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算算春耕与疫情防控这两本账。
打开春耕的账本,这笔帐简单直观。从农民的角度来说,“春天不种,秋天收啥”,是最朴素的道理。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在春天播下种子,收获的是米袋子,是这一年最重要的一笔收入,更是面对生活的信心。从整个社会来说,抓实抓好春耕生产,打下的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而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国之大者。
从疫情防控来说,这笔帐就不那么简单。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是当下抗击疫情的总体原则。某地一旦发生疫情,政府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设备购置、物资储备、流调督导和民生保障,也要投入大量人力成立防控队伍、进行社区管理、核酸检测等日常工作。疫情还有可能造成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停摆,在一些情况下地方主官会因为履职不力等问题丢了头上的乌纱帽。因而,不管是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进村大路有人把守,小路堆上了土堆,所有区域农户家门、大棚和农用车辆都被贴上封条,对一些地方、一些官员而言,无疑来得最方便、最直接、最省事。
但我们的粮食生产,终究是靠农民一陇地一陇地翻出来的,一个大棚一个大棚种出来的。让农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种地,才有了以后的各种可能性。封条之下,农民不能上路,农机不能下田,农资不能下摆,封住的也是丰收的可能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到防疫与生产“两不误”,是我们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同样,在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这个同构的问题中,算好两本账,既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又确保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让春耕顺利进行,更考验执政智慧与责任担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农业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春播粮食占全年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粮食意向种植面积9.4亿亩。要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推动各项防控措施在农村落细落实,阻断疫情在农村地区传播的同时,尽全力为农民春耕春播提供全链条服务,力争做到农时一天不耽误、农户一户不落下、农田一亩不撂荒。
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我们积累了很多差异化精准防控经验,常态化疫情防控也对“精”和“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更要开动脑筋、分解任务。一些地方实践的错棚劳作、错时作业等差异化种植措施要得到进一步推广,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简单粗暴的政策要得到立刻纠正,确保疫情“不失控”,生产“不失速”。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保物流就是保防疫保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