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郑州遭遇历史最强降雨已致12人死亡 河南多地发生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
光明网评论员:这几日,河南所遭遇的强降雨天气牵动人心。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多处水库、河流遭遇险情,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截至目前,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当地已转移避险群众约10万人,河南防汛应急响应级别也由Ⅱ级提升为Ⅰ级。
这次强降雨来势凶猛。以郑州为例,7月17日20时至20日20时,郑州降雨量达到617.1mm。这几乎逼近该地区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这种罕见的极端天气,给应急处置、抢险救灾带来极大的挑战。
目前,降雨仍在持续,全国各地的救灾力量正在向河南集结。此时此刻,全力救援、共渡难关,是举国上下极为重要的任务。
其实人们对极端天气并不陌生,但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空间里,灾害可能会以新的方式出现。比如在此次灾情中,地铁被困、医院停电等,都是此前较为罕见的情况。这些都提醒,应该始终把应对极端天气当成“新课题”,在城市功能升级完善的同时,要给可能发生的灾害留下充足的提前量。城市发展到什么程度,应急预案就该更新到什么程度,无论是刷新天际线,还是开拓地下空间,应急机制都应始终在场。
此外,在城市管理上如何给极端天气预留更多位置,同样值得思考。比如在何种条件下应该停工停产停运,这些显然也有待管理部门形成更系统的方案。根据以往的经验,刮风下雨给城市整体按下暂停键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这次强降雨,让人看到了极端天气给城市空间带来的巨大危害。城市的动员机制,在何种形势下如何启动,应当被细致梳理。
救灾仍在继续,更多经验总结需等到救灾结束后方能得到更清晰、系统的结论。眼下,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保障正常生活同样是当务之急。突如其来的灾害在短时间内阻断社会运转,但无论是灾害应对亦或是灾后重建,都有赖于社会功能的正常实现,确保物资调配、人力支援可以快速到达。因此,稳住社会秩序,此时此刻尤为必要。
据气象部门估计,本次强降水或到22日结束,极端天气终会过去。灾害之后面临的问题也应该尽早提上日程,做到有备无患。比如对财产损失、灾后返贫、经济困难这些常见的灾情影响也应当早做准备,保险机制、社会救助应尽快动员起来。此外,灾害之后须防大疫,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风险仍然存在的情况下,灾后的卫生保障需格外注意。
面对自然灾害,最正确的态度永远是那句颠扑不破的“未雨绸缪”。无论是罕见的天气,抑或是城市格局里新出现的风险点,都给现代社会的“绸缪”提出了新的考验。人们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必然是个认识不断深化、机制不断健全的过程。我们有信心战胜灾情,也有决心查缺补漏,增强抗风险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