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深圳警方通报“女顾客遭男伴下药 ”:男子涉嫌强奸被刑拘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7月16日)有媒体报道说,广东深圳一女子在餐厅疑遭同行男伴下药一事有了最新进展:实施下药行为的男子涉嫌强奸,已被警方刑拘。根据早前媒体报道,深圳福田派出所接女事主报警称:其于2020年7月4日晚与一男子在餐厅就餐时,被餐厅员工告知其饮品被该男子倒入粉末,警方经过侦查,于7月14日将嫌疑男子赵某抓获并带回调查。
此事之所以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就是因为上述案中男女二人的关系,在现代生活的社交关系中极其常见和普遍,其约会吃饭的举动也是最常见、最有效、成本相对较低的公共或私人社交方式。在当下社会的交往环境中,不要说有过一面或几面之交,就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要在彼此间建构起一定的关系或关系网络,也常常选择吃饭的方式。不过,在中国,可以说几乎所有赴约吃饭者,想都没想过会在相约吃饭的场合被下药,因而对自己杯碗中的软硬饮品或汤汁菜肴被下药没有丝毫戒备意识和防范措施。而这也正是所有有过赴约吃饭经历的公众,在将自己与案中被下药的人进行角色置换后,不禁要倒吸一口冷气,并由此密切关注此案的原因。
1994年发生的清华大学学生朱令的铊中毒案,在其后20多年时间里,屡屡引发舆论波澜。但是,即使为各方所聚焦的投毒者最有可能是通过朱令的杯具下药的案件情节,也仍然没能让一些社交常识亮相登场。实际上,在朱令案之后,也仍然有人被投以铊或其他毒物而中毒的案件。可以肯定,如果在公共场所“杯不离手”“杯随人走”、聚餐分食等常识不能出场成为通行做法,那么,被下药以及人们聚餐时常见的趁人不备将烈度酒掺进低度酒等“玩笑”行为引起的伤害乃至死亡后果,就还会不断发生。
这种情形,实则是现代社交方式与前现代人际交往习惯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快速的社会变迁,使许多人的社交行为习惯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在工业化社会,随着大规模社交方式的产生,以及公共和私人社交关系的复杂化,一些社交礼仪、规范和行为规则也相应产生。在一些先发工业化国家中,在社交场合“杯不离手”“杯随人走”的行为规范,是从一个人的初高中阶段就开始被教导的。进入大学,大学生的公共社交活动的增多,个人人际交往网络的铺展,都使得“杯不离手”“杯随人走”等几个重要的行为规范成为新生入学时被特别强调的内容。这个规范,也是一些公共社交场所“就由自取”的饮品常不加满,不论是否饮尽,一旦杯子落桌便马上被侍应生收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杯不离手”“杯随人走”应该成为社交行为习惯。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保障律师权利,是法治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