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禁止点外卖!高校为减少垃圾“一刀切”合适吗?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广东一高校有学生反映学校禁止学生们点外卖,且食堂不允许出现一次性餐盒,“私自打包外卖还要写检讨”,不少同学反映这样很不方便。学校工作人员回应称,禁止点外卖和使用餐盒是为减少学校垃圾分类处理的负担,“从源头减少垃圾”。
不知从何时起,高校“禁止点外卖”就成了一个流行的舆论话题。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学校,禁止点外卖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为了学生安全”——既有卫生安全,也有交通安全,有的为了敦促学生走出宿舍,避免做“宅一族”,有的则是如这所学校的回应所示——减少垃圾。
应该说,这些理由都拿得出手,“为学生着想”的初衷也未尝不能理解。但在外卖普遍流行的今天,大学生被剥夺“点外卖自由”,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难免引发争议。一般来说,通常有这样几种反驳意见:如学校禁止学生点外卖,可否想过把食堂的饭菜做得更可口一点?大学崇尚开放、包容,连外卖都禁止,是不是“管得太多”了?这些,当然都是非常现实的“槽点”。但其实,相较于高校应不应该禁外卖,更值得探讨的是,禁止学生点外卖的规定到底是如何出炉的?
既然外卖入校在学校管理方眼中有着诸多弊端,但又容易引发争议,这样的规定在出台前,是不是最好能够有个讨论?比如,学校组织一些学生投票乃至相关辩论,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无论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禁还是不禁,这个过程中,外卖入校的利与弊,也能够在校园得到一个更为理性的认知。这相比学校单方面宣布直接禁止外卖入校,不仅会更少争议,也更能够培育一种良性的公共参与意识,而这本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事实上,大学出台的每一项规定,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教育”。这不仅包括具体的规定内容,也指规定出台的过程。很显然,这方面恰恰是目前多数大学教育的软肋。耐人寻味的是,近几年时常有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中向学生“道歉”,此间所透露的亲和感固然让人欣慰,但从教育的角度,既然可以向学生“道歉”,为何不能把这种谦卑、接地气用到平时的校规制定和管理当中去?
解决教育问题,需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与耐心。就以这次的高校以“从源头减少垃圾”为由禁止外卖来说,如果真的是为了减少学校垃圾分类处理的负担,那是不是更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处理好平时的垃圾分类,并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如此,此项规定就不只是为了禁而禁,而是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
本质上,高校到底要不要禁外卖,怎么禁,更应该看作一个教育议题。大学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校规及其制定方式,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外卖自由”,更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对自律与他律、自由与责任等理念的认知。明乎此,高校更应该慎重行使自己的管理权限,在校规的制定上,兼顾现实意义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多听听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