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气象专家提醒:防范超级台风的次生灾害
光明网评论员:8月10日凌晨1点45分前后,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截至10日17时,浙江、上海、江苏3省(市)26市79县(市、区)417万人受灾,1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700余间房屋倒塌,1.4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03千公顷。而到11日6时30分,台风已致浙江省28人死亡20人失联。
那些远离台风受灾区的民众,这两天估计也被“利奇马”刷了屏。作为今年的“风王”,它的威力充分展现,417万人受灾,浙江省就有28人死亡,可谓损失惨重。而且“利奇马”的影响还不止于此,浙江、上海等地的铁路、航空运输,都受到了较大影响,高铁和航班大面积停运。由此导致民众日常的工作、生产秩序被严重打乱。
目前财政部、应急部已快速预拨浙江省3000万元救灾基金,这是协同抗灾的体现。就当下而言,尽管对台风已经实现了及时的预警,但从历次受灾情况来看,现有的技术条件仍然无法完全杜绝伤亡的发生,这再次说明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
自然现象导致的灾害当然无法完全杜绝,但将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依然是可以的。台风的破坏力,表现为短时间内的疾风骤雨,摧毁房屋、道路以及各类公共基础设施,还伴随着洪涝、滑坡等问题,这要求各类建筑的防灾能级必须按照高标准建设。而从此次伤亡分布来看,大部分都发生在浙江当地的一些基层县和农村,这类地区恰恰是防灾减灾的短板,防涝能力、建筑的抗风级别都有所不足,损失才会更严重。
因此这次台风再次提醒,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不能将农村当成飞地,农村同样得用高标准来打造防灾体系。相对于灾前的预警来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工作,一些防灾减灾设施甚至可能还用不上,但本着未雨绸缪考虑,仍然需要堵住每一个受灾死角,不可麻痹大意。
这种高标准的防灾减灾建设,应该贯通到各个领域,比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以及至关重要的下水道等,不能一遇风就倒,一淹水就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台风“山竹”来临时,一些受影响的城市,原本出于美观考虑而栽种的根系浅的树木,大量被吹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这再次提醒,城市要面子更要里子,绿化建设得优先考虑实用性,是否能防风防涝,然后再来兼顾美观。
除了灾前的静态防灾减灾建设外,台风来临时的应急响应,同样得高效快速灵活。像此次长三角多个地区在台风来临前,进行台风天气会商,打破传统的行政边界,对气象信息进行互通有无、实时共享,这就有利于联合抗灾,将损失降到最低。相反的案例是,日前“@青岛发布”官微误发台风预警,被“@青岛气象”不留情面地发文怼,就说明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依然存在,导致在应对台风天气上出现了相当不专业化的操作。
灾前未雨绸缪,高标准进行防灾规划和建设;灾害来临时高速响应,联动协同阻击,这是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必要工作。这次台风的受灾面如此巨大,一方面要总结经验,将联动会商等有效的手段推广;另一方面,也得吸取教训,及时发现暴露在台风下的那些抗灾短板。
目前“利奇马”的威力已经有所减弱,但依旧不可麻痹大意。而且随着它的向北移动,未来几天,山东、河北东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部等地,陆续都有可能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对此各地依然得有充分应对措施,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北大退档风波,一流学府得有一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