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豆瓣回应“高赞好评被收买改差评”:仅2人由三星修改为一星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有网友晒出截图称,在豆瓣上,有人发布了对电影《流浪地球》的好评,而且影评获得高赞,但在集赞后,评论者又将好评改为差评。还有影评人表示,收到了“将好评改差评可以给钱”的私信。一时间,引发网友对豆瓣评分机制的质疑。甚至还有人质疑,将好评改为差评的是不是被收买了。
随后有不少《流浪地球》的粉丝,因质疑评分机制、对部分评分评论不满,涌入应用商店给豆瓣打出“一星”,致使豆瓣在部分应用商店的评分下跌。
2月12日,豆瓣回应表示,评分大幅修改属于非正常评分,不会计入总分。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豆瓣也在紧急优化产品功能,修改评分后,修改前的“有用”(点赞)数据将被清零。
2月12日下午,豆瓣电影再次回应表示,经查,并不存在传言中“高赞好评被收买改为差评”的情况。豆瓣电影工程师统计了目前《流浪地球》的前500个热评(高赞评论),仅有4位用户有过跨分数(非相邻分数)修改评分的行为:2人由三星修改为一星;1人由一星修改为三星;1人由二星修改为五星。另有一位用户将《流浪地球》的四星打分改成一星,后来该用户删除了评分。
一部电影的质量,是在多重坐标轴上确定的。这包括平台评分,也包括舆论评价、票房成绩。对于《流浪地球》来说,主观认知是一种评价,客观票房也是一种评价,其逆袭的票房、媒体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的认可。其价值成色,远不是一个评分所能完全定义的,本可不必太过在意。
再者说,市面上的评分平台不只一个,电影的评价体系并不唯一,如果对豆瓣评分有所质疑,大可抬脚而去、另寻去处。但是,大量网民纠结起豆瓣的评分,有电影粉丝对评分不满从而“愤起反抗”,这也恰恰说明这一平台评分的分量,其参考意义难以被忽视,哪怕是不满它的人。
从常识来说,“打一星”是一种权利,无论是针对《流浪地球》还是豆瓣平台。从一些新闻截图可以看出,一星评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但哪怕非常主观、脱离艺术范畴、脱离用户体验的评价,对于进入市场的产品来说,都在容许范围之内。
因为电影也好、app也好,只要进入大众市场,就不会只固定在某个圈层之内。事实上,就是嵌入了整体的社会语境,接受尺度异常广泛的解读,这可以是来自专业视角的,可以是来自本能反应的,也可以是两极分化严重的。所谓“书一旦被写出来,就不再需要它们的作者”,评价本身就是不可控的。
因此电影或产品,都无法要求评价者的专业门槛、知识水准、心态情绪。评价者更无从要求他人与自己抱持同样评价,哪怕是要求他人“认真一点”“看(用)后再评”,主观评价大多数情况就是一个“看不惯又无可奈何”的事。
当然,主观评论不等同于水军评论。水军是需要平台严加防范的。水军能扰乱一部作品的评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混乱,但“搞垮”电影或产业之前,必然先“搞垮”平台本身,市面上不少公信力缺失的评分平台,就是前车之鉴。当然,水军也不是一个可以乱扣的帽子,与自己心意不合的评论,从常识来说,这是正常的,能否定义水军,需要细致的甄别。
其实,对于与自己大相径庭的评论,自己认为情绪化、浅层次的评论,大可不必太过较真。从过往看,作品、产品的好坏与存续,显然是通过时间淘洗、口碑沉淀出来的,动动鼠标、拍拍键盘,就能埋没一个好东西?少见。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应当有信心,对于社会理性,也该有信心。
“一星大战”确实不够理性,充斥着情绪化表达,制造了一地鸡毛。但情绪化表达的渠道,与理性表达的渠道,却也是同一个。情绪固然让人反感,但也不能持久,退去之后,自会有理性认知补上。放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春节消费增速放缓:市场趋势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