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华夏学宫无学历教育资质 孙楠女儿就读学校资质引质疑
光明网评论员:明星夫妇将孩子送到传统文化学校,本想文体两开花,结果却因为上了女德班被舆论挞伐。而涉事学校,则因“不具办学资质”受到了地方教育部门调查。
相信这对夫妇是真诚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又审美的,不然不会以一种传递正能量的姿态,主动宣传。同样持这种“真诚认为”态度的人也不少,网上跟帖有不少为女德教育抱屈的声音:这个“女德”不是三从四德的女德,而是教女性要优雅、知书达理。涉事学校老师的回应可能更有代表性:教女德并不是要对男人无条件顺从,而是因为现在女孩子普遍没有温柔贤淑的状态,“女生有天生的特质,最大的能量是温和和柔软,就是要回到女性天生的状态。”
不解释还以为这个词真的发生了语义学的变异,一解释发现原来还是老配方。温和、柔软、柔顺、贤淑,当然不是三从四德,因为后者从实用意义上都已经无法嵌合进现代生活,按照这种方式在现代各种组织生活中都寸步难行,所以才需要对三从四德进行勾兑和稀释,变种成所谓温和、柔软这样的“美好”表达,以回到女性特质的说辞,规训女性人格,使其单一化、可控化,达到男权文化所预期的目标,比如,宜室宜家。
有些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荒唐,比如“德”字前面加个“女”字。正像有论者提出的,专门教女性优雅和知书达理,男的就不需要?道德、美德的特征之一就是在人群之间具有可通约性,孟子说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应有、人皆可有,是人和禽兽的区别;天主教提倡的美德,肯定不是只针对教众、不针对教皇。针对一个群体提出的特殊道德,往往是另一个群体为了维持某种位阶和秩序而提出的要求,为了使其内化为价值,而扯上了一个带着崇高感的“德”字。
道德之为道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与个体的自由选择伴生的。一个人被强制献血、捐款,在被恐吓的情况下做好事,被强行要求达到什么道德标准,都谈不上是道德的,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反道德。只有在自由意志的前提下,人才能有真正的道德责任。以所谓柔软温和为目标,专门训导女性,使其放弃更多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自我实现方式的机会,本身就是束缚人的自由意志,以这种方式获得的道德,很大可能只是一种义务,使女性更适合填塞进不平等的性别权力结构。
提倡未成年人所谓国学教育的人常有一种误解,以为批评者轻视传统文化,只知看国外的月亮,为此义愤填膺者众多(这种思维方式就让人知道,讨论也达不到什么更高的言说层次了)。恰恰可能相反,批评者比他们更珍惜好东西,更明白传统文化之深阔,更不愿意有人随便拿个草标,就随便插在文化头上。比如,新闻里关于国学班这么多年的教学讨论,来来回回还是《弟子规》,而从数千年浩浩汤汤的文化之河里取出一瓢来教现代的孩子,居然舀出来的还是“女德”。这只能让人为我们的文化心头一紧。
别再盘“女德”二字了,基础太差,其实很难盘出一层现代包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对地铁“凤爪女”真就束手无策了吗
[责编: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