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

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

2018-08-25 14:16来源:光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阅读提示】八百余名“菜小”生被安置,苏州百年名校拟校内设“隔离门”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

  光明网评论员:都说“拆围墙易,拆心墙难”,这话的另一面是:若有心墙,则围墙易建。苏州百年名校对安置学生设“隔离墙”事件,就印证了这点。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9月1日开始,苏州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即俗称的“菜小”)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的公办重点小学、百年名校勤惜小学念书。该消息传到勤惜小学的家长群后,立马炸开了锅,很多家长认为这不公平。

  这只是序曲。8月23日,勤惜小学校长蒋利军及苏州市姑苏区文教委透露,虽然共用一个校园,但勤惜小学会用铁栅栏等加以“隔离”,对安置过来的800名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并给予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但这又引发那些家长新一轮担忧:将学生“区别对待”,会让立新小学的孩子有“寄人篱下”之感,可能导致并激化两校学生互相歧视的心理,对所有学生身心健康都不利。

  在当下,涉教育公平议题的“石子”坠入舆论湖面,总能激起不小的舆情波澜。该事件也是。

  从社会反响看,它似乎还陷入了“公平悖论”:将这些随迁子女整体安置到重点小学,即便已对其设立隔离墙,涉事重点小学学生的家长仍觉得不公;与此同时,民众也普遍觉得不公,但他们眼中的不公不在于“将‘菜小’学生安置到公办名校”,而在于“一校两制”地设隔离墙。

  二者都觉得规则不公,但对表的规则有别:那些家长看到的是重点名校进入门槛的“不公”——自己好不容易花了高价买来学区房,才得以循着“按学区招生”的规则入读名校,可那些被安置的学生却搭了便、走了捷径进来,这无异于破坏了既有规则,所以这些孩子是“抢占资源”;公众看到的则是阶层分化下的不公,都是学生,却因为家境因素被隔出了个高下之分……

  这让人想起了,前不久发生在深圳的“15户自闭症家庭入住公租房,遭毗邻商品房业主拉横幅抗议”事件。深圳这些商品房业主的抵制,跟苏州那些家长的不满有几分相似:都有着现实顾虑,涉事业主们抵制,是基于对精神残疾人群的抵触和对房价受影响的担心,家长的不满,则是起于“自己高价买下学区房,别人仅是‘被安置’”孩子却同校读书的内心失衡;都是打着公平的旗号,两方都觉得这样的“强行糅合”打破了应有规则。

  可认或不认,他们所谓的公平,都夹带着“排斥非我族类者”的狭隘,而这般排斥又内生于以财富为标识的阶层认同。他们内心已接受了以学区房为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按财力配置之类的既有规则,所以当该规则貌似被“打破”时,他们会感到愤懑,这份愤懑,本质上只是既得利益“相对受损”后的反应。而校方对安置学生设“隔离墙”,也很难回避对这层因素的考虑。

  不得不说,以家境出身为界别设置隔离墙,在学生之间隔起一道“结界”,看似合理,实则很荒诞,也正因其荒诞,很多人将其视作了现世寓言——它活像“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平等”的投射。这不能全怪涉事家长们和校方:他们的反应的确颇受诟病,但前者也为顺应现有的学区房规则付出了不菲成本,所以他们难免想要为维护这道规则;后者若不设起那道隔离墙,也会遭到来自家长方的巨大压力,所以也是迫于无奈。他们可能都不想去刺伤那些随迁的孩子,但在个体诉求和压力面前,他们不惜让这些孩子充当实际上的被歧视者。

  只不过,他们要的“公平”跟教育公平无关,而是现有教育资源分配格局的稳定性,而现有的某些规则又指向了教育的不公。比如,学区房规则终归只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公下的次优选项,而不是公平分配方案;跟户籍等绑定的进城务工子女难以就读公立学校景象,也难言合理。可这些规则落地生根后,确实又被合理化了——虽然革弊布新的改革呼声从来没有断过。

  就眼下来说,这起带有个案性的事件,已引燃了各方的教育公平焦虑,而各方焦虑又各有所指,这也导致了舆论场上各持立场的人们隔着“心墙”展开激辩。而这背后连着的,恰是现有资源的不充分不平衡,以至于各方都是非公平规则下的受损者。那些家长和广大民众,只有受损程度的轻重之分,而不是受惠和受损的分别。

  回到此事上,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是以不公化解“不公”,说到底还是围墙思维。而要拆卸家长和公众间的那道心墙,关键还在于拆掉助长社会不公的教育规则围墙,这当然没法一蹴而就,但需要朝向教育公平的增量努力和合力推进,最终让制度公平成为不公的“休止符”,而不是用另一种不公作为一种不公的“止疼药”。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博士成“座霸”与大学生打司机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

名校对安置生设“隔离墙”:以不公化解“不公”
[ 位置: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