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31家上市房企销售额3.37万亿同比增五成
光明网评论员:据媒体报道,2017年,在“房住不炒”总基调下,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上市房企销售规模再创新高。1月9日,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日前,共有31家上市房企公布2017年销售业绩,这些企业全年销售额合计高达33758亿元,相比2016年的21908亿元上涨幅度达到54%。而近期,资本市场上房地产板块更是集体爆发。近7个交易日,多个龙头股股价上涨超10%,特别是内房股上涨强劲,龙头股股价甚至创出新高。
这堪称令人咋舌的楼市景观,在“严控”的主基调里,在全国各大城市限购层层加码、住宅成交同比下降、房地产市场遇冷等等利空消息围绕下,大型房企的辉煌业绩确属一抹亮色。但事实上,却也并非不可理解。据近期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成交数据显示,全年300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为40123亿元,同比增加36%。在这一大背景下,房企销售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客观来说,当上市企业的业绩喜人,在经济下行面临压力的语境下,理当是一件令人欣慰之事,然而地产企业的业绩却总是让人产生五味杂陈的观感。房地产在国民经济的占比过高,挤压民生、制造泡沫、设置土地财政的泥沼,造成投资脱实向虚,已成为从民间到决策层的共同的认识。因而当地产企业业绩出彩,既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良好状态,也在某种层面动摇了限购之下对房地产市场预测的心理预期,对房地产信号异常敏感的中国社会,面对这一数字,恐怕一时也难以摆出一个爱憎分明的态度。
但事实上,这一数字却又符合十几年来公众与房地产反复博弈而得出的认知:房地产具有非同一般的韧性。无论是房地产在GDP中的占比,与土地财政的勾连,对建筑业等其他产业的黏附,都注定了房地产业发展轨迹必然要置于实用主义的框架之内,始终在诱惑与风险中寻找平衡。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舆论场上为何会出现“房市遇冷”与“房企大赚”的反复拉锯,近期兰州、南京、厦门等地调控政策的微调,也再证这一循环如宿命般的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当房地产市场充满韧性,其实也存在着与其同期存在的脆弱。日前,日东电工突然宣布撤离苏州,大量员工失业,并与企业发生纠纷,在媒体调查中,成本上涨是重要原因。而在同时,另有一则消息:苏州宅地楼面价创新高,比去年最高价土地贵五成。两则新闻,却颇有可堪比照的对称性,一面是房价韧性十足,另一面却又是企业经营与工人生计的脆弱。
房地产如今已经构成诸多经济议题与民生话题的元问题,上至经济转型、下至中产焦虑,无不可找出嵌入房地产的草蛇灰线。中国发展至今日,无论企业规模或是居民收入,均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同时,却又在增长更加迅猛的房价面前遭遇困境,因此,不可小觑房地产及土地财政对财富的吸纳能力。近期多部门强调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这为2018年的房地产市场定了基调。同时,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却又为其得以腾挪反复提供着信心支持。能否打破这一路径依赖,在当前土地出让金和房企销售双双上涨的语境下,仍然任重道远。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公众自力道德实践构建社会公共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