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移动支付工资虽方便,有些细节却绝不能省

2023-11-17 18:01:51

农民工群体的工资发放不够及时,对移动支付工资需要细致留痕这件事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稍不注意就可能被一些不良企业钻了空子,增加了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用移动支付方式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但一些企业将工资、材料款、报销款混发不说明;现金、微信、家属银行卡等多渠道发放不备注;工资标准、发放时间、发放数额不固定。

  54岁的吴国瑞(化名)是一名木工,2021年2月到沈阳一装修公司工作,口头约定到手工资8500元,老板用微信转账发工资但从未添加转账说明,其中材料款、报销款掺杂并发。2022年2月公司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每月少发30%工资,年底补齐,这笔钱拖到今年4月也没发,累计拖欠35700元,到最后老板直接不承认补发,吴国瑞随即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庭经审理后认为,约定工资8500元,按实际微信账单,平均每月支付8647元,吴国瑞既不能提供证据说公司承诺少发30%工资,也不能证明多发的是材料款和报销款,驳回了他的请求。

  应该说,移动支付普及给社会带来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者的相关风险意识没跟上,也确实衍生出一些新的风险。尤其像农民工挂靠包工头等用工方式,用工方式本身就不够规范,公司很少跟工人签劳动合同,由于工人缺乏劳资关系风险意识,若遇工资纠纷,由于拿不出有力依据,相关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在传统的线下支付时代,包括发工资、借还款等,往往会有纸质工资明细或是开具借条、收据等。再发展到后来的银行转账,也多会注明相关信息。应该说,这种习惯也是在长期以来的社会摸索中逐渐形成的。但是移动支付时代,由于支付变得更加便利,且普及速度很快,很多人并没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多忽视了在支付时加以备注说明的重要性。这是相关纠纷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移动支付相较于线下支付,本身是留有痕迹的,包括转账记录、支付记录等,在事后都可以作为支付凭证。但是,这种留痕反而可能令一部分人放松了风险警惕,也低估了其中的复杂性。比如,一些常见的纠纷往往是这样的:支付和接收的双方,并不止一种交易关系,像有的既涉及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还涉及借款人和债权人的关系。于是,在支付过程中未加专门备注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工资和欠款难以准确区分的尴尬,最终产生权益纠纷。这就提醒所有人,千万别以为移动支付自带了支付记录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担心“说不清”的情况。需要重视的是,移动支付工资,该有的备注或说明不能省。

  当然,一般情况下,这类纠纷多是支付交易双方的“无意识”带来的问题,但也不排除企业存在故意钻空子的可能。如有业内人士就指出,一些企业在用移动支付向员工发工资时习惯不标明具体信息,“主要是因为不是对公账户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有逃避社保缴纳和个人纳税的嫌疑”,“留下说明痕迹就相当于留下违法证据,所以部分用人单位有意不说明”。对这种情况,或有必要在法律层面给出新的界定。比如,由此造成的纠纷,是否应让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而不是让员工陷入维权被动?

  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由于用工性质所限,农民工群体的工资发放不够及时,对移动支付工资需要细致留痕这件事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稍不注意,就可能会被一些不良企业钻了空子,增加了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相关部门在帮助农民工维护合法权益时,也不妨把相关风险教育纳入其中。

  任何一种支付方式的兴起,全社会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其中就包括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移动支付所衍生出的一些新的纠纷问题,本质上就是全社会对于其风险性、复杂性的认知还不够,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总之,在发工资、还款等重要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记得养成添加备注说明的习惯,虽然看似是“小事”,却可以尽量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这个习惯很重要。(朱昌俊)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