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申竞赛结果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回归竞赛初心

2023-01-30 18:27:35

参与竞赛不该和入学考试、加分等混为一谈,这是维护社会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很多教育活动,一旦与考试加分等联系起来,很可能变味。

  1月29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以下简称《提醒》)。《提醒》称,有人借寒假之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比如,某微信群散布大年初六线上举办“希望数学”违规竞赛消息。对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已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教育部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这实际是一次重申。去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明确,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竞赛产生的文件、证书、奖章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批准文号以及“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等字样。

  从现实看,这样的重申的确是很有必要的。要知道,“双减”政策实施后,随着非学科类培训的逐渐火热,一些竞赛活动也开始热闹起来,其中不少属于“野鸡”竞赛,并未进入教育部公布的合规竞赛名单之中。甚至,不少机构还夸大竞赛规格,或明或暗将其与中小学招生依据和中高考加分联系起来,不仅对家长和学生造成误导,也是在刺激教育焦虑,这与“双减”的大背景无疑格格不入。像这次《提醒》中就专门提到了某违规竞赛。

  上述背景下,教育部发出《提醒》,并同步公布合规竞赛名单,这能够避免更多家长被误导,也有助于竞赛活动回归本心和本位,即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挖掘特长爱好,而不是作为功利性的加分项目而存在。事实上,《办法》中明确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要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迫、诱导任何学校、学生或家长参加竞赛活动。而一些竞赛机构动辄拿“加分”作诱饵,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等谣言、贩卖焦虑,明显构成了虚假宣传,对此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对家长的提醒力度,学校也应该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看待、参与竞赛。而对于一些违规竞赛和虚假宣传,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加大查处力度。

  对竞赛活动当然不必一棍子打死,毕竟对一些学有余力和有意愿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参与竞赛有利于培养兴趣爱好,但是,参与竞赛不该和入学考试、加分等混为一谈,这是维护社会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并且从现实来看,很多“正常”的教育活动,一旦与考试加分等联系起来,就很可能变味。最终,不但其本身的功能被弱化,还助长了教育的“内卷”,可以说是有害无益。尤其是在当前的“双减”要求之下,如果竞赛风又大行其道,将更多人盲目裹挟其中,使得不少家长和孩子在竞赛上投入大量金钱、精力,无疑只会弱化“双减”的效果。

  更进一步看,要彻底改变一些家长依然把竞赛获奖当作孩子升学“敲门砖”的想法,也要对学校的招生环节有更多的规范。如现实中,依然不乏一些学校把竞赛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或是采取隐性的区别对待,这些现象的存在,难免会增加一些家长的疑虑。说到底,“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要有更严格的执行。(朱昌俊)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