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招聘教师人才,何须看中奥赛经历?
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根据毕业学校、学历、奥赛获奖经历,给予新招聘教师不同的薪酬,会影响教师的平等竞争和职业发展,不利于激励教师作出实际教学贡献。
据媒体报道,9月28日,南京大学举办了双高衔接金秋洽谈暨重点中学引才双选会,来自江苏、福建、江西、广东等9个省份的40所重点中学,组团奔赴南大引才。其中,江苏某中学针对重点高校研究生每月发放5000元专项津贴,高中阶段有奥赛获奖经历的教师,起薪40万。
或许是担心引发争议,该老师表示,“有奥赛经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授课技能。在招聘时,学校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基础的教学技能。这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高中开出40万年薪招聘教师,这反映出对优秀人才的重视,但是,把高中阶段奥赛获奖经历作为条件之一,则值得商榷。
对于新招聘的教师,高中学校要摆脱以学历、奖项确定薪酬待遇,而应该给所有新进教师平等的事业发展空间,重视教师在岗位上表现出的教学能力与实际教学贡献。以学历和曾经获得的奖项定薪酬,仍是“唯学历”“唯奖项”,这并不利于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真正的教学名师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要引导教师重视岗位能力提升,而不是以过去的学历、奖项“论名师”。
高中学校把奥赛获奖经历作为招聘条件之一,道理很简单,在教师的简介中提到这一经历,就会吸引不少学生和家长。这和高中近年来热衷招聘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一样。学生和家长相信的一个简单逻辑是,名校毕业生当教师,会让更多学生上名校,有奥数获奖经历的教师给学生上课,会激励学生。教师的奥赛获奖经历对于那些重视学生学科竞赛的高中来说,会是招生的“卖点”。所以,拿出40万年薪,招名校毕业生中有奥赛经历的毕业生,对一些高中来说是“值得的”。
但是,有奥赛获奖经历,并不一定就能当好老师。高中看重应聘者的奥赛获奖经历,从根本上说,还是出于某种“奥赛情结”。近年来,我国其实一直在淡化奥赛获奖,取消了奥赛获奖高考加分,以及全国竞赛一二等奖获奖者的保送资格。然而从具体的办学实际看,部分高中对奥赛获奖依旧看重,甚至将其作为办学政绩。
这并不符合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中学数学教育应更多引导学生对数学、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思考的能力,并逐步推进中学教育在招生遴选、兴趣培养、科教融合等方面的优化改革。这对于其他学科教学也一样。
从教师队伍建设来说,根据毕业学校、学历、奥赛获奖经历,给予新招聘教师不同的薪酬,会影响教师的平等竞争和职业发展,不利于激励教师作出实际教学贡献。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破除唯奖项、唯帽子论,所以学校更应当扭转教育和评价观念,给教师更平等的待遇,也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熊丙奇)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