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桃花水母和黄胸鹀出现的指标意义

2022-09-21 15:57:06

减少自身的贪欲,让更多的生物与人类共存,既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也有利于人的生存。这是素养的提高,也是文明的向前迈进。

  近几天,北京生态和环境的好消息频传:两个代表性指标物种出现在北京,一个是桃花水母,另一个是黄胸鹀。前者代表的是水质环境好转,后者代表的是生态的转好。而且,在这两种指标性物种出现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意义。

  今年8月以来,北京的怀柔水库、亦庄调节池、黄松峪水库都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身影。而在此之前,桃花水母已经绝迹于北京很长时间了。桃花水母的生存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水质非常洁净、水体健康、水流相对静止、水温适宜。水流相对静止意味着水质容易变差,但是在相对静止的水中还有桃花水母的生长,说明了水环境的高度洁净,也证明了北京水质的改善。

  北京市水质的改善当然是环境保护事业努力的结果。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怀柔水库作为北京重要饮用水源地,实行了全封闭管理,有效减少了水环境污染和违法涉水行为的发生。同时,近年来,当地也投入力量,恢复和保护位于北京平谷区东北部的黄松峪水库及上游流域水生态,让水库水质得以改善。这些管理措施促进了水质的提升,为桃花水母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北京人的饮水也有了保障,真正实现了共生共赢。

  最近,北京市大兴区的念坛公园、新凤河等地区都观测到了黄胸鹀。这种鸟的出现更是意义重大,因为黄胸鹀曾一度像旅鸽一样濒临灭绝,其原因既有环境和生态的恶化,更有人类的贪婪捕食。

  20世纪80年代,全球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仍多达数亿只。虽然已经有迹象表明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在显著下降,但考虑到其庞大的绝对数量和广阔的全球分布范围,在2004年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一直把黄胸鹀评估为无危。不过,随着黄胸鹀种群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其2008年被列为易危,2013年升级为濒危,2017年正式被宣布为极危物种。这意味着黄胸鹀在此前10年中的种群数量减少了至少90%,而在此后10年间还将进一步减少80%,处于灭绝边缘。2021年,黄胸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生态方面,北京大兴区通过建设长子营湿地公园、青云店杨各庄湿地公园、永兴河蓄滞洪区一期等在内的湿地公园523公顷,构建保护性生态湿地99公顷,不仅有利于黄胸鹀的过境生存,也打造了适合其他生物生存的湿地生态区。

  此外,大兴区还大量栽植食源、蜜源植物,从源头上打造完整的小动物美食供应链,保证小动物口粮充足。同时建立生态岛、保育区,配置巢箱、鸟食台、饮水槽等一系列外部设施,为林间小动物建立更好的生存空间。

  黄胸鹀的回归表明,人们为动物留下和打造了生存空间,观念上也发生了转变,即爱护生物,保护自然。减少自身的贪欲,让更多的生物与人类共存,既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也有利于人的生存。这是素养的提高,也是文明的向前迈进。(张田勘)

责任编辑:金凌冰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