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校不是生意场,怎能以高价“三无”产品收割家长

2019-12-18 18:13:43

向学生推销“三无”产品,显然不仅仅是吃相难看。学校组织的采购背后有没有非法行为,有没有强制推销,同样需要进一步调查。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日前,山西阳泉市市民杜涛投诉反映,阳泉市第十二中学与上海心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向学生售卖的“爱学本”平板电脑疑为“三无”产品。杜涛称,该平板电脑售价三千多元,外包装上无生产厂家与生产地址等信息。

  对三无产品的指控,涉事公司予以否认,强调平板电脑属于定制类产品,有产品认证等相关证照。不过据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有相关生产资质,也掩盖不了未标注生产厂家、地址的事实,因此“爱学本”属于“三无”产品,明确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此事最可疑的地方在于,这批售价三千多的平板电脑,是学校组织卖给学生的。正如很多网友质疑,三千多的价格,可以买到一些品牌的平板电脑了。拿“三无”产品来糊弄学生,显然不仅是公司的事,学校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报道提到,学校曾以有无平板电脑为依据进行分班,这一说法未经证实。学校强调没有统一强制购买,但以学校的名义推销,本身就是极不合适的。对家长来说,顺从学校的建议很正常,为了避免孩子被区别对待,他们未必有太多自由选择的余地,往往会选择多花点钱。

  即便真的有集中购买的必要,承担教书育人职能的学校,也有必要进行严格的产品把关和成本控制,避免“三无”产品流入校园。在这种前提下,学校组织采购的还是“三无”产品,难免让人怀疑,学校和公司之间有没有见不得光的利益往来,通过劣质产品联合宰割家长。

  这种怀疑并不是空穴来风。揆诸新闻,类似的新闻早已屡见不鲜。一些学校打着各种智慧课堂、智能教学的旗号,向学生和家长推销各种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智能设备,而且售价动辄三五千元。这类推销行为,美其名曰教学实验、教学改革,说到底还是收割家长,也是吃准了家长在强势的学校面前缺少话语权的事实。

  而且还得看到,上述案例只是一个缩影,有的学校甚至不择手段,通过各种旁门左道来圈钱。之前不少学校通过定制昂贵的校服来变相乱收费,就屡屡引发争议,像几天前就有媒体报道,“初一学生校服收费2300元”。这种掉进钱眼里的圈钱逻辑,让吃相难看的一面尽显无疑。

  不管怎么说,将学生家长当成收割对象,只会让校园显得乌烟瘴气。学校不是生意场,不能动不动就想着将手往家长的兜里伸,更不可以将乱收费的行为包装成高端、前卫的教学实验。

  而回到此事来说,向学生推销“三无”产品,显然不仅仅是吃相难看。学校组织的采购背后,有没有收受回扣的非法行为,有没有依据购买与否进行分班的强制推销,同样需要进一步调查。(熊志)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