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谨防技术院校成为拿孩子挣钱的掮客

2018-11-28 17:23:24

所谓“零容忍”,不如构建一种制度共识:职业学校的社会实践,须有红线和底线。如此,职业教育才不至于总会陷入“总拿孩子挣钱”的质疑,工匠精神等美好价值传承才能真正有所皈依。

  “班主任说,那儿有网吧、健身房,每天的工作也很轻松,一个月还会给3000元工资。去了才发现,每天从早到晚组装灯泡,并没有工资……”说起自己遭遇的“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15岁的西安技师学院一年级学生李丁认为,是学校欺骗了他们。

  说是社会实践,却机械重复在操作流水线;说是工学交替,到了厂子却只是组装灯泡……待遇灰飞烟灭,无限美好的承诺悉数爽约。虽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发声,但就校方漏洞百出的回应来看,这出“社会实践牌组装灯泡”大戏,恐怕难逃李代桃僵的诸般质疑。

  几个追问,如鲠在喉。第一,如果是正经实践,校方何苦要编造“有网吧、有健身房”的漂亮谎言?第二,明明不少孩子未满16岁,为什么校方要再三扯谎说“所有的学生都是满16周岁的”?第三,既然是社会实践,有必要收学生的身份证来“代为管理”吗?第四,既然是“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感受社会的竞争压力”,为什么专业不挂钩,还非要从陕西省西安市千里迢迢到浙江省嘉兴市去实习?

  连哄带骗地把不满16岁的孩子往流水线上赶,不让休息、不给薪资,这当然不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的范畴。这种路人皆知的“社会实践”,除了卖猪仔般贱卖了学生的劳动力,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究竟有几分“善”的价值在呢?如果真的让学生自愿选择,请问有几个学生会接受这种1-3个月的剥削?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见怪不怪,何以禁而难绝?就在几个月前,同一家媒体刚刚曝光过同样在陕西省的陕西航空技师学院,说该校机械数控加工专业的300名大二学生遭遇了奇葩事:专业是机械数控加工,学校却强制让去广东省一电子厂实习4个月,不实习还疑似不给毕业证。东窗事发、媒体曝光,关键是,然后呢?

  不客气地说,这些年来,一些技术院校业已成为拿孩子挣钱的职业掮客,自由游走在教育和市场之间。来自教育部去年的数据称,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年招生930.78万人,在校生2680.21万人,中职、高职教育分别占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数左右。在劳动力价格飙升、用工成本激增的当下,职校技校很容易成为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唐僧肉:一旦教育主管及市场监督对“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监管,逐利冲动之下乱象频生,在概率上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15岁的孩子,被送到千里之外的灯泡组装线,背后究竟有多少或明或暗的环节与程序失守失责?这大概不仅是职业教育亟待纾解的现实问题。所谓“零容忍”,不如构建一种制度共识:职业学校的社会实践,须有红线和底线。如此,职业教育才不至于总会陷入“总拿孩子挣钱”的质疑,工匠精神等美好价值传承才能真正有所皈依。(邓海建)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