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睡眠越来越少,你的焦虑能不能别传给孩子

2018-06-22 16:55:24

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长安居,大不易”,很多人几乎将焦虑当成一种常态行为。由此也传导到孩子身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孩子睡眠时间的挤压和剥夺。

  日前,上海市首份《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与睡眠健康万人问卷报告》出炉。报告显示,上海市3-6岁幼童平均的睡眠时长在9.06个小时,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一妇婴课题组结合国外指南和本国调查结果,推荐学龄前儿童每天应有10-13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包括白天的午休或小睡时间)。这意味着,上海3-6岁的学龄前儿童起码还需要多睡1个小时。

  儿童睡眠时间不足,日积月累,贻害甚大,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国民的素质,不是一件小事,亟待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儿童睡眠时间少并非只是上海市一地,相关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今,中国学龄前儿童的睡眠时间正在逐步减少。2006年一份针对12个省(区、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情况的调查显示,当时,3岁儿童平均睡眠时间为11.64个小时,4岁为11.56个小时,5-6岁为11.29个小时;到了2015年,一项针对全国10座城市1632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睡眠时间为9.57个小时。

  学龄前幼童的时间去哪儿了?时间还是那些时间,只不过,被其他事情占用了。特别是在大城市,这种情形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据报道,一名幼儿家长说,她所在幼儿园班级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报名参加了一个运动班、一个艺术班、一个逻辑思维班或一个英语班。时间排不开,只好每天22点左右睡觉,第二天早7点就要起床。

  本该自由玩耍的孩子,却不得不陷在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或者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这样的辛苦,实在是一件悲哀却也无奈的事情。

  如同很多家长明知嬉戏的重要性,却仍然不断减少孩子的嬉戏时间一样,那些裹挟着孩子奔波在各类培训班的家长,并非不明白睡眠的重要意义。他们自己也有苦衷,也有抱怨,很多时候,乃是出于某种“不得已”。

  一者,大家都这样,都沉陷在“赢在起跑线”上的竞争,停不下来,你不可能心如止水,完全做到“独善其身”。就像一位家长说的那样:“身边的同学几乎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越睡越晚、越起越早,这种挤压甚至会形成一种不期然而然的小气候、小环境、小约定,反过来“规训”着更多的家长和幼童,使你别无选择。

  另外,这也与一些家长对大城市的不确定情绪有很大关系。城市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长安居,大不易”,很多人几乎将焦虑当成一种常态行为。由此也传导到孩子身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孩子睡眠时间的挤压和剥夺。

  其实,尽管有一些焦虑情绪并非难以理解,但将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并不可取,它更像是一种卸责。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比自己生活的好一点、轻松一点,但这种代际的“更好”,并不应该通过剥夺孩子休息时间来实现。报的班越来越多,睡眠时间越来越短,相应的,脑袋里的那根弦也就绷得越来越紧,长此以往,显然不可能有更平和的情绪、更宽容的心态,真实效果如何,并不好说。

  当然,除了家长需要警醒、不要绷得那么紧之外,制度也该有一些硬性规定,比如有的地方就规定了孩子的休息时间等。但从长远看,还是应该减轻教育的压力,多开辟就业成才的渠道,给民众在大城市生活以更多的可能性,从而避免焦虑情绪成为一种“代际传承”。(胡印斌)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