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男孩的“阳刚气”都去哪儿了

2018-03-27 18:44:30

仅指望这样一个小范围的选修课来增加男孩子的“阳刚气”,并不现实。但其至少将问题挑明,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开了个好头。必要的“补钙”训练之外,更应该从制度层面多想一些办法。

  3月27日,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杭州市经开区一所刚刚投入使用的初中,斥巨资建起两堵专业级别的攀岩墙,还请来专业教练。上周,首个攀岩班一开课,20个名额就被学生在网上“秒杀”。初级中学为什么要引入攀岩这样的极限运动?校长称,现在男孩子都太文弱了,需要阳刚气的运动“补钙”。

  校长的话道出了当下校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不少男生的性别越来越呈“中性化”。男孩子的“阳刚气”都去哪儿了?这其中,家长的过度关爱是一方面。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很多家长更加溺爱孩子,但他们往往把“听话”“乖巧”“安全”作为管束孩子的第一要义,从而限制了孩子的天性。其可能还牵涉到一直以来的一个家教误区,即好孩子是管出来的,传统文化往往把那些懂事的“小大人”当作孩子们的学习榜样。这种规训的力量如此强大,很多孩子都难以从中逃脱。这一点上男孩女孩均是如此,只是从传统的男女差距来看,现在男孩的“柔弱化”倾向表现得更加明显。

  此外,现在的中小学女教师居多,很多学校女老师比例超过80%。孩子的性别意识显然需要在不同参照物做对比的情况下养成,男女老师比例失衡,那孩子们接受的也只能是性别失衡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听话”“乖巧”依然是必须奉行的准则。时间长了,在一边倒的女性教师行为方式教导和诸多“这也不准、那也不行”的禁令约束之下,男孩很容易从“听话”过渡到“太听话”,并习惯在别人照料下行动,更谈不上什么“男子汉”了。

  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问题的。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探索的,他们当然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规矩,但任何规则、规矩都应该成为支撑与帮助,而不是成为约束孩子自由成长的重重羁绊。而如果性别意识不能从小明确,那男孩子只会越来越“文气”。因此,杭州这所中学有意识地将攀岩运动引入校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在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攀岩既能增强体能,也是塑造男孩独立自主精神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就近习得攀岩的技巧,也会多一些勇气,多一些主动,多一些耐性。而且,这样的野化训练能够受到学生欢迎、家长赞誉乃至社会肯定,或许也从侧面表明,孩子们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只要能够给他们提供针对性的训练。

  当然,仅仅指望这样一个小范围的选修课来增加男孩子的“阳刚气”,并不现实。但其至少将问题挑明,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开了一个好头。其实在必要的“补钙”训练之外,更应该从制度层面多想一些办法,比如,是不是从课程设置上多安排一些户外活动,适当增加一些对抗性的体育课程;还有,从师资配备上增加男老师的比例,改变目前女老师“承包”中小学的情形。

  该正视男孩“中性化”的问题了。男孩应该有男孩的样子,活泼、阳光,有勇气、有担当,不惹事、不怕事,让人信赖、给人力量。中小学阶段是他们性格、意志、品行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下,在关注学习成绩之外,我们不妨多关注一下这个阶段的男孩过于“文弱”的问题。(胡印斌)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