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有回音”的让座叫人暖意在心

2017-10-24 16:43:08

“爱有回音”的让座,从需求层面让道德供给者心安、心暖——不至于好心让座了,还换来个“活该”的白眼。但要让这种互动蔚然成风,小饰品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心存感恩、尊重礼让。

  “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用这个做礼物,寄托的是美好的祝愿。”近日,在湖北武汉市常青花园二社区,69岁的吕少芳捧着一个串珠编成的小苹果笑着说。然而,她并不认识即将接受礼物的人,在过去的5年多里,多数收下礼物的人都给吕少芳和她的老年朋友们让了座。吕少芳说,她们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让爱心传播得更远。

  在城市公交或地铁上,让座行为虽已成为常态,各种尴尬依然屡见不鲜:有死活不让的,也不乏让了白让的……对弱者的需求视若无睹固然叫人齿寒,让给“白眼狼”的愤然亦叫人心有不爽。谁都不是圣人,呵护让座中的道德生态,显然不只是教化年轻人要“老吾老”那么简单。

  在现代生活图景中,与让座有关的社会矛盾并不鲜见。不久前,网络一则“学生公交车让座被打”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尽管打人者罪得其罚,“让座乱象”问题却依然存在。如此窘境也并非中国式烦恼,比如韩国地铁内实施孕妇专座已两年,却形同虚设,孕妇专座上坐着的多不是孕妇。韩国保健福祉部在2016年孕妇保护日当天对800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59.1%的人表示有人让座。

  让座之难,难在多个层面:一是人潮涌动、空间有限,需求与供给在客观条件上无法接轨。比如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客运量36.6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达999.8万人次。其中,仅北京京港地铁4号线的西单站,日均客流量达到了28万。人挤人、人贴人,有个落脚地就不错了,何谈让座?二是生活匆忙、奔波疲累。上海从2016年6月26日起取消“老年卡”,将老年人免费乘公交制度改为按月发放津贴,此举也正是在为打拼的年轻一族腾出休憩空间。一句话,利他的道德行为,总是需要自利的基本前提的。此外,好心没好报的恶例泛起,也叫让座者颇为心寒。

  从这个意义上说,吕少芳和她的手工俱乐部的做法就显得特别温暖。这是一个美好的良性循环:给让座的人送个小礼物表达谢意,而小礼物又激励更多人加入让座行列,是“以爱心回馈爱心,让每个好心人的爱心都有回音”。一个串珠小礼物,也是老人心意的凝结——流转出去的小礼物,既是对行善举的鼓励,亦是知恩图报的期许。

  “爱有回音”的让座,从需求层面让道德供给者心安、心暖——不至于好心让座了,还换来个“活该”的白眼。但要让这种互动蔚然成风,小饰品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心存感恩、尊重礼让。长远而言,城市交通也当少些拥堵的“戾气”,平和出行、美好生存,大家的心气儿顺了,礼让与尊重礼让之风,自然会成风化人开去。(邓海建)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