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被催婚的过度反应也过了
但愿抱怨被催婚只是一种撒娇。撒撒娇,卖卖萌,博围观者同情,找寻到共鸣,就够了。
“有对象了吗” “结婚了吗” “年纪不小了,该抓紧了” “隔壁李大妈的闺女,跟你一般大,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又到回家欢聚时,可面对亲朋好友的催问,不少人开始“恐归”。
据报道,超过7成的单身男女都有被催婚的经历。其中,近20%的人表示一年内被父母逼婚超过12次。“催婚”成为常态,更成为过年必备节目。压力之下,不少人“愤而反抗”:有虚与委蛇的,有先发制人的,更有甚者认为“催婚猛于虎”,斥催婚为恶习,与催婚的亲朋好友们对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的那套观念对现代年轻人来说不再适用。他们更有个性和独立精神,再用老一套来唠叨和约束唠叨的做法也并不明智。但是,年轻人动不动把亲朋好友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与其对抗,这也不是个性。
至亲的催婚往往与猎奇心理无关,而是的确希望看到你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面对这种出于亲情的关心,即便不领情也没有必要冷漠以对,甚至反唇相讥,连挖苦带嘲弄。
父母那一辈人,所受的教育与所接受的传统价值观,与今天的年轻人不一致,不能要求他们具有年轻人的思维。有人说,逼婚不只是爱,也不只是变态,而是一种变态的爱。父母觉得是常态的事,你觉得是变态,只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两者的冲突在于价值观。
论语云“色难”,意指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的。能够始终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也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当然很难,但再难也应该尽力做到。面对催婚,一脸不耐烦,直至勃然大怒,难免伤了父母的心,是为不孝也。
有老人说,“我们不是催婚,我们只是希望你能嫁给爱情。”爱情可遇不可求,无论催婚还是逼婚,父母无不希望孩子过得好,如果孩子过得不好,他们比谁都难受。故此,即便不希望结婚,好言好语跟父母说清楚就是了,比如,称确实没碰到合适的人,父母再冥顽不化,也会慢慢通情达理的。
但愿抱怨被催婚只是一种撒娇。撒撒娇,卖卖萌,博围观者同情,找寻到共鸣,就够了。千万别真把催婚当成洪水猛兽,把催婚的亲朋好友当成敌人,势不两立,那就过了。(王石川)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